8月21日,山東省海洋與漁業廳副廳長王偉杰在做客《陽光政務熱線》時表示,受漁業資源變差、大風天氣偏多、人工工資上漲等因素影響,今年上半年,山東省近海捕撈生產有所下滑,海洋捕撈總產量76萬噸,比去年同期減少3.8%。經過休漁期的休養生息和增殖放流,預計今年下半年海洋漁業資源將有所恢復,回捕增殖資源將成為漁民增產創收的重要來源,漁船海洋捕撈生產形勢將好于上半年。
王偉杰介紹說,近年來,受環境污染、過度捕撈和海上海岸工程建設等因素影響,山東省近海漁業資源一直處于衰退之中,漁業種類組成趨于小型化、低質化,資源生產功能嚴重退化,對蝦、帶魚、小黃花魚等傳統漁業資源已形不成漁汛,優質魚類比重僅占10%左右,低值魚類成為近海捕撈的主要對象,海洋捕撈生產的可持續發展受到了嚴重影響。作為小馬力漁船春汛生產主要捕撈對象的爬蝦資源,也在今年出現產量的大幅度下降,漁船出海時間較往年減少,許多漁船靠港停產。
為此,山東省海洋與漁業廳采取了3項措施,涵養漁業資源,保護海洋生態系統。一是大力開展增殖放流。近年來,山東省增殖放流資金投入逐年增加,增殖放流種類越來越多,增殖放流規模不斷擴大,放流水域遍布整個山東沿海?!巴ㄟ^持續大規模的高效放流,山東近海衰退嚴重的重要經濟漁業資源明顯得到了補充,中國對蝦、海蜇、梭子蟹等大宗放流品種已形成了穩定的秋季漁汛,牙鲆、半滑舌鰨等放流魚類資源量也不斷增多?!蓖鮽ソ苷f,下一步將繼續加大增殖放流力度,積極拓寬增殖發展空間,著力優化放流物種結構和布局,扎實推動“藍黃兩區”建設和海洋生態文明建設。
二是開展人工魚礁建設。人工魚礁和海洋牧場建設是漁業資源修復行動的一項重要內容,修補漁業資源效果明顯。礁區已成為山東省優質刺參、鮑魚、海膽等海珍品的主要產區,并為群眾休閑游釣開辟了優質釣場。下一步,山東省將繼續擴大建設范圍與規模,在保持資源增殖型人工魚礁發展的基礎上,逐步開展受益面更大的休閑生態型人工魚礁建設。
來源:中國海洋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