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8月20日增殖對蝦的開捕,煙臺70%以上的漁船都可持證出海作業,休漁期相對冷清的海鮮市場再度熱鬧起來。但記者走訪部分農貿市場發現,海鮮種類雖然增多了,卻難見大個海鮮。市民要想吃大個海鮮,還得等9月1日開海以后。
早上,記者在煙臺芝罘區環海農貿城看到,目前市場上所出售的大蝦幾乎都是“外來貨”。一位攤主介紹說他經營的對蝦、螃蟹主要是南方過來的:“本地的少,個頭也小,大點的蝦一只就100多,肯定是海捕的,螃蟹肥的一斤也得100多塊錢。”
根據相關規定,漁民捕撈作業時,每網次或航次漁獲物中,可以有不超過漁獲物總量25%的幼魚,因此,市場上海魚的種類明顯增多,攤位前擺滿了鲅魚、馬步魚、偏口等新鮮海魚,但是,這些海鮮個頭都不算太大。其中鲅魚按個頭大小,每斤價錢在4塊錢到20塊錢之間。一位攤主告訴記者:“現在都不大,大的還是得等開海以后才多。”
對于海鮮市場上海魚種類多、個頭小、本地對蝦數量少這一情況,從事多年水產生意的馬培軍告訴記者:“不能說是漁業資源減少,現在還沒形成有規模的漁汛,今年的漁汛比往年差不多延后20多天,咱老百姓要吃大點的魚啊蝦什么的,還得等上幾天。”(張斐斐)
來源:中國水產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