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8.24)下午4時15分,2.5萬尾掛著“身份牌”的條石鯛“寶寶”在市水產(chǎn)研究所工作人員的護送下,回到海洋母親的懷抱。這是今年舟山市第一次放流標志魚類。
臺風剛過,洋面上還有些小浪頭。放流船被海浪推搡著,一路駛往桃花海域。
“魚寶寶”被從艙中撈起,又被送入海中,瞬間消逝在茫茫大海。很快,2.5萬尾“魚寶寶”全被送入海中。
此次放流的條石鯛平均體長9.7厘米,出生于市水產(chǎn)研究所朱家尖繁育基地。它們在基地生活了4個多月后,被作為標志魚苗放流大海。“今后若有漁民或釣友捕獲這些掛著‘身份牌’的魚,可根據(jù)牌上電話號碼與我所聯(lián)系,每尾帶牌標志魚回收價格為50元。 ”市水產(chǎn)研究所副所長洪志翔說,根據(jù)這些標志魚被捕獲的海域,可以分析與探索這類魚群的洄游途徑及其成長情況等。
這幾年,舟山市曾先后放流過的條石鯛、大黃魚以及半滑舌鰨三種標志魚。從目前回收情況來看,放流的大黃魚與半滑舌鰨標志魚回收幾乎為零,條石鯛已收到標志魚200余尾,回收率在1%左右。“因條石鯛是戀礁性魚類,所以我們放流點也多選在有礁石群或人工礁的海域。從目前回收的情況來看,這類魚群的‘生活圈’也一般在放流海域附近約5公里的范圍內(nèi)。 ”洪志翔分析道。
據(jù)悉,今年舟山市的增殖放流活動已近尾聲。下月,舟山市水產(chǎn)研究所還將“護送”標志大黃魚苗和嵊泗小刀蟶苗種回歸大海。(新丹)
來源:中國水產(chǎn)信息網(wǎng)
以上是網(wǎng)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