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江門夏糧收購價格偏低,糧企收糧及農民賣糧的意欲均不高。國家統計局江門調查隊日前的調研數據顯示,今年夏糧收購情況不容樂觀。相關糧企表示,去年晚秈稻上市后糧價持續走低,資金受限及后市不明影響糧企收購意愿。另一方面,外來大米對本地市場造成較大沖擊。與此同時,糧企還面臨貸款融資難的問題。
去年糧價走低影響收購
國家統計局江門調查隊的調研顯示,今年江門早稻收購價格呈低開高走的態勢,但收購價仍處于較低水平,收購均價較去年同期下跌6%左右。
盡管價格下跌,本地糧企收購意愿卻不高。鶴山市糧食協會會長鐘旭少表示,由于去年晚秈稻上市后糧價持續走低,相當部分糧企出現"賣糧難"困境,甚至部分企業至今還未賣清去年庫存而導致虧損,糧企資金緊張及后市走勢不明朗是影響收購意欲的主要原因。
新會區雙水羅灣精米廠相關負責人則表示,隨著市場進一步開放,由于進口大米及外省米價格較本地大米有明顯優勢,對市場形成較大沖擊,例如批發價格為1.5元/斤的越南精米,其質量已相當于本地2.2元/斤的大米,而更多低價的外省米則主要通過進入飯堂等渠道搶占市場。
糧企普遍面臨融資困難
在收糧過程中,糧企需要現金交易,其收購期短、資金量大,對資金的需求較高。但目前江門糧企卻多面臨融資難,企業往往需要支付更高的利息才能獲得貸款。甚至有部分企業選擇民間借貸來緩解資金壓力。
鶴山市華糧米業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該企業目前在銀行貸款時一般需要支付商業貸款利率上浮15%的利息,而過去在銀行貸款較緊的時候企業曾支付30%的上浮利率才能順利獲得貸款。
隱憂
糧企收糧很少送檢
某糧企負責人表示,目前絕大部分企業沒有對糧食進行檢測的設備及技術條件,在糧食收購過程中無法對化肥、農藥及重金屬等超標物質進行辨別,企業只能自行抽取樣本送質監部門檢驗。
但送檢費用高、時間長,給糧食質量帶來隱患。"一個2斤的小樣本檢測,幾個常規指標就需1000元左右,而且檢測時間長,一般需15天左右,企業無法先檢測再進行糧食收購,甚至有時檢測結果還未出來,糧食已賣到市面上。"上述負責人說,因此企業不太愿意把糧食送檢。
(張奇鋒)
來源:南方都市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