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當前嚴峻的防汛抗旱形勢,農業部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堅定促進糧食穩定發展的目標不動搖,立足抗災奪豐收,迅速行動,通過加強災情監測、下發緊急通知、召開視頻會議等一系列措施,加強分類指導,大力推進科學抗災。
根據不同區域受災程度和不同作物生長發育進程,組織專家制定分區域、分災種、分作物的科技抗災技術方案,并先后向受旱嚴重的湖南、貴州等7省(市)派出6個專家組,幫助和指導旱區因時因地落實好防災減災技術措施。
對受旱地區,加強水源調度,搞好肥水調控,促進作物正常生長發育。絕收和未能栽插晚稻的地塊,組織及時改種生育期短、耐旱能力強的雜糧、玉米、馬鈴薯、蔬菜等作物。
對受澇地區,充分發揮農業機械作用,疏通溝渠,搶排積水。受淹時間短的田塊,增施肥、促生長。受淹時間長的田塊,改種秋季蔬菜。
對未受災地區,加強田間管理,爭取多增產,彌補受災地區損失。特別是扎實抓好糧食高產創建和增產模式攻關,充分發揮8100個秋糧高產創建萬畝示范片和50個整建制推進試點縣的輻射帶動作用,率先落實防災增產關鍵技術,組織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技術觀摩與培訓活動,促進大面積均衡增產。據初步統計,湖北、湖南、貴州等省共投入抗旱人數近300萬人次、抗旱設備36萬臺套,累計抗旱澆水850萬畝,組織旱區晚稻引水移栽195萬畝。
目前,正值秋糧作物病蟲發生危害的高峰期。農業部提出打好南方以水稻"兩遷"害蟲為主、東北華北以玉米粘蟲和稻瘟病為主、西北以馬鈴薯晚疫病為主的秋糧重大病蟲防控"三大攻堅戰".加大病蟲監測力度,及時發布病蟲信息。組織百名植保專家深入病蟲重發區,指導農民及時落實防控措施。大力推進統防統治,對重發區實施聯防聯控、群防群控,堅決遏制病蟲暴發流行,實現"蟲口奪糧".
來源:農業部網站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