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三個女人一臺戲。而在東興市江平鎮氵萬尾村,三個敢于擔當的京族男人在家鄉的舞臺上,有板有眼地演繹出了一臺京族大戲,“劇情”氣度恢弘,充滿中國唯一海洋民族固有的自信。
伴海而生 以漁為業
京族人民原是一個漂移的群體。據說,500年前,為追逐魚群,京族祖先來到了北部灣畔的東興,發現這里有幾個人跡稀少的小島,遂定居下來。從此,他們靠海吃海,以海為生,以漁為業,世代繁衍,吃沙蟲泥丁像山民吃木薯芭蕉一樣平常。
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海也不再是任人捕撈的自由王國了。為了保護海洋的生態環境,近幾年來,國家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政策,要求各地壓縮近海捕撈作業,開拓遠洋捕撈,大力發展水產養殖,鼓勵漁民上岸轉產轉業。
京族漁民歷來以小打小鬧的近海捕撈為主,“禁海開洋”無疑是他們生計面臨的一次新考驗。但伴海而生的京族人胸懷如海,為了子孫后代,他們積極響應國家號召,紛紛義無反顧地上岸,掛網、收船,自籌資金,把原來的酸、堿、荒、低產農田改造成了一個個對蝦養殖塘,把荒蕪的海灘涂開發成了一個個文蛤養殖基地,順利實現轉產轉業。
由捕撈向養殖的華麗轉身,京族漁民不但開創了一個民族生存和發展的新空間,而且為世界海洋子民立下了一個好榜樣、好典范。
臨海而居 退而登高
習慣于單排只船捕撈的京族漁民,上岸轉產養殖后,亦不舍這種單打獨斗的生產方式。因此,成功失敗,如天晴天雨天注定。
來源:防城港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