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豐縣及賈汪、鼓樓等五區水產養殖面積小而散,品種繁雜,基層水產技術人員短缺,漁業養殖效益長期在低位徘徊。2012年,在省海洋與漁業局的關心支持下,徐州市整合“一縣五區”,實施漁業科技入戶工程項目,把養殖結構調整、推進水產健康養殖、培養職業漁民、完善基層漁業科技服務體系有機的結合起來,走出了一條內涵挖潛的發展道路。
一、實施漁業科技入戶,推動水產養殖結構進一步優化。徐州市實施漁業科技入戶,始終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則,確定一地一戶的主推品種和主推技術。豐縣、賈汪區自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一直有少量、零星的泥鰍、黃顙及觀賞魚養殖。但是,由于缺乏技術指導,且苗種長期受制于外地,養殖效益不高,沒有形成養殖規模。在漁業科技入戶工作中,徐州市把泥鰍苗種繁育及低密度養殖、黃顙魚苗種繁育及主套養技術作為豐縣的主推品種和主推技術,把錦鯉產業化開發作為賈汪區主推品種和主推技術之一。采取特種苗種補貼、入戶技術指導、培育典型戶、結合項目扶持、以及外出考察學習、舉辦技術培訓班等形式,推動優質水產品種提質擴面。目前,豐縣已經建成泥鰍、黃顙魚培育養殖基地,年培育泥鰍、黃顙魚種苗17萬公斤,泥鰍低密度養殖600畝;黃顙魚主套養300畝。賈汪區錦鯉養殖已經形成大連片1000畝,年產值3000萬。這不僅優化了水產養殖品種,也在成魚養殖的基礎上向前向后延伸了產業鏈條,提升了產業效益。
來源:江蘇省海洋漁業局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