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紅艷艷的枸杞、正宗的臺灣高粱酒、桂林的手工紅糖,上海城隍廟的小零嘴,南來北往的美食在齊齊哈爾綠博會上飄香陣陣,引來無數客商。
當然吸引最多人的還是齊齊哈爾本地的綠色食品,多種品牌的天然蘇打水、非轉基因大豆制的笨榨豆油、現場從蜂巢中“甩”出的新鮮蜂蜜、光滑油綠的油豆角,這一瓶瓶、一桶桶、一筐筐的綠色食品個個透著黑土地新鮮、天然。這其中馬鈴薯的花樣可謂最多——在克山昆豐油脂公司的展位中,擺著大大小小的馬鈴薯:淀粉含量少的“克新1號”、“中薯5號”,還有富含花青素的“黑玫瑰”、能軟化血管的“黑美人”,更有農民最喜歡種的“尤金”。就連馬鈴薯的原種和土豆秧苗也擺在了展臺上。工作人員說,這是為了讓客商對馬鈴薯的全方位了解一步到位。
光看、光聽不過癮,還得嘗嘗是不是真的好。富裕縣友誼縣長久農業生產合作社的展位前,記者看到,他們把馬鈴薯削皮、切條后直接下鍋炸成薯條,香氣飄得老遠,引來好多人前來排隊品嘗。合作社銷售經理李紀軍說:“這種馬鈴薯淀粉雖然高,但是還原糖低,既營養又減肥,特別適合炸薯條,市場售價每斤5元,參加綠博會就是為了尋找加工企業來和我們搞訂單農業。”
薯條加工可不僅僅靠高溫油炸。依安縣的展位前,一個低溫油炸薯條的宣傳標語吸引了記者。“傳統的薯條都是高溫油炸,容易破壞原薯中的維生素和纖維素,我們將油溫控制在80℃,又采用了先進的干燥技術,所以薯條吃起來不但不油膩,更具有一種‘酥脆’的口感。”匯利薯業有限公司總經理蔣宏柳介紹起自家的產品滔滔不絕。
用土豆加工粉絲的港進粉絲已經成為齊齊哈爾當地的名牌。展位前,工作人員正向從北京來的客商介紹著公司的情況:“我們擁有國內唯一的日產掛面式自動化生產線3條,每年可生產水晶粉絲8000噸……”但介紹的話語經常被前來購買粉絲的客人打斷,這位阿姨要買粉絲,那個老奶奶要買大粉皮。還有顧客邊買邊充當起了宣傳員:“他家的粉絲確實好,透明、筋道,還不易斷。”
原生態的馬鈴薯和秧苗,加工后的薯條、薯片、薯餅、薯塊,變身后的粉絲、粉條、淀粉,齊齊哈爾的馬鈴薯在綠博會上盡展綠色風采,成為當之無愧的主角。據悉,目前齊齊哈爾市規模以上馬鈴薯加工企業共有50戶,其中省級龍頭企業有2戶,加工能力150萬噸,實現馬鈴薯加工轉化率32%,實現銷售收入15億元。
來源:黑龍江農業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