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陽澄湖大閘蟹的“吃貨”們可能要拿出耐心了。記者昨天在相城區陽澄湖生態休閑旅游度假區大閘蟹協會獲悉,受極冷極熱天氣影響,今年陽澄湖大閘蟹個頭偏小、成熟期推遲,中秋、國慶期間只是少量上市,批量上市要比往年推遲10來天。
眼下正值陽澄湖大閘蟹長膘的最后“沖刺階段”,相城區陽澄湖生態休閑旅游度假區大閘蟹協會會長浦育告訴記者,今年陽澄湖圍網養殖的大閘蟹產量每畝近70公斤,總量與去年持平,在2100噸上下。
據浦育介紹,今年陽澄湖大閘蟹先是在去年冬里的育苗期遭遇了低溫,造成蟹苗個體偏小;而今年夏天的持續高溫又影響了大閘蟹的最后一次脫殼,盡管蟹農們采取了投放水草遮陽等措施,但大閘蟹的成熟期還是受到了影響。“從這兩天抽檢的情況來看,大概還有近3成蟹沒有完成最后一次脫殼”。浦育預測,中秋前少量上市的陽澄湖大閘蟹重量多為雄蟹150克、雌蟹120克,雄200克、雌150克的“規格蟹”今年的產量會有所下降。
根據產量和規格上的變化,浦育分析,今年普通規格的陽澄湖大閘蟹價格預計和去年持平,每公斤可達500元左右;雄200克、雌150克的“規格蟹”價格估計要比去年至少高出10%以上,250克左右的特大規格蟹價格可能比去年高出20%以上。整體價格還可能呈現“高開平走”的特點,開捕后的出水價預計會比去年上漲10%至15%,10月陸續批量上市后,價格會略微有所回落,講究實惠的市民可選擇在10月中旬以后品嘗。
浦育說,陽澄湖大閘蟹本來就有“九雌十雄”的說法,意思是雌蟹、雄蟹分別要到農歷的9月、10月成熟。這幾年,蘇州的陽澄湖大閘蟹一般安排在9月中旬開捕,大都是沖著中秋、國慶兩個節日市場來的,前幾年的天氣適應大閘蟹生長,9月中旬開捕確實能起水一批上規格的大閘蟹,但今年恐怕“九雌十雄”會更靠譜。(周瀾源, 董捷)
來源:中國水產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