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節氣的到來,不僅意味著氣溫開始明顯轉涼之外,更提醒著浙江省溫州市蒼南縣要抓緊時間完成紫菜采苗的工作。
為了避免紫菜病爛和臺風影響造成的巨大損失,蒼南縣海洋與漁業局規定紫菜采苗時間為農歷八月初白露節氣前后,此約定也得到廣大養殖戶的大力支持,在漁業執法船和廣大群眾的維護之下,今年的采苗時間全部在初一至初五大潮期間進行。這也恰好和民間以白露菜苗的界定相吻合。
蒼南縣紫菜養殖主產區大漁灣和沿浦灣呈現出繁忙的景象,大漁灣苗期暫養地點在安峰至大岙一線海域,沿浦灣集中在木林村至斗門頭村海域。近黃昏時,養殖漁船帶著紫菜貝殼苗來到岙口流水較急的海區。沿浦灣選擇了霞關港區,為了避免船只碰撞,大家把小船拴在了大漁船的后面,把裝好貝殼苗的網袋掛于船舷兩邊。經過一夜大潮流水刺激,天亮之時把貝殼苗收起放入桶(艙)內,加水沒過貝殼。采苗船便回到苗種暫養殖區,等候潮平時潑苗(孢子放散到9:30—10:00,孢子水呈現淺暗紅色)。一般貝殼苗連續刺激放散三天,便完成了整個采苗過程。
采苗的主要技術要點介紹:
1、貝殼苗的成熟度控制,一般采用育苗室遮光(殺光),減少苗期換水量等來完成,這時貝殼呈暗紫色。
2、流水刺激,在流水較急的岙口進行,一般掛一夜約12小時,天亮時孢子開始放散,應該及時提起貝殼苗,水沒過貝殼,采取相應的降溫措施。
3、潑苗,第一次放散時間約4小時,孢子水呈淡紅褐色,開始撥苗,把貝殼放到一邊,潑光全部孢子水(孢子約2小時內開始分裂生長)。加水后等待30分鐘左右孢子水又呈現淡紅褐色,進行第二次潑苗,同樣進行第三次潑苗。整個過程注意貝殼苗保濕,以防止風干。
4、采苗方式,有染布式和潑苗式兩種,網簾均為15-20層疊加。染布式事先把網簾曬干,浸沒于孢子水中,然后把網簾掛于筏架上,此方法苗繩采苗密度高,適合于外海區養殖,操作時注意網簾防曝曬或溫度高引起苗脫落。潑苗式事先把網簾掛于筏架上,一般采用內岙流水較緩海區,潑苗均勻。掛網簾時間控制好,不宜過早掛簾,會引起網簾附著雜藻及泥漿,不利于孢子附著。
5、見苗期,孢子約2小時開始分裂生長,一般苗繩在7日左右可以肉眼見苗,在15天左右開始分苗養殖。
來源:蒼南縣漁業技術推廣站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