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美白對蝦病害橫行、整個對蝦行業哀鴻遍野之際,廣西防城港港口區江山鎮白龍村對蝦養殖卻一枝獨秀,近幾年頻頻傳出捷報,今年早造蝦養成率高達90%以上,去年早造蝦也高達8-9成。然而,今年晚造蝦卻難以獨善其身,由于蝦病暴發嚴重,業內人士估計當地晚造蝦成功率不到三成,去年的晚造蝦成功率也不足4成。從去年開始,晚造蝦難養成了當地養殖戶難以逾越的一道坎。
養殖戶加大晚造蝦投苗密度
據了解,白龍村的對蝦養殖面積4000-4500畝。其中,高位池約3000畝,土池1000多畝。由于當地工業不發達,周邊海域水源環境好,海水、淡水兼備,加上養殖戶的養殖技術成熟,所以近年來當地對蝦養成率頗高。當地養殖模式以“低密度養大蝦”為主,高位池的投苗密度10-15萬尾/畝,土池則為3.5萬尾/畝左右,均是投一代苗。一般情況下,當地每年養兩造蝦,早造蝦和晚造蝦的投苗時間分別在每年的4-5月和7-8月,養殖周期80-90天,出蝦規格在20-30支/斤。
“95%以上的早造蝦養戶都賺錢,但晚造蝦估計只有不到3成的成功率,這是第二年晚造蝦養得不好了。”自己也養蝦的白龍村村支書鄧禮興告訴南方農村報記者,當地養蝦一直成功率都很高,但是從去年開始晚蝦開始“難養”,今年比去年更差,估計養成率只有兩三成,很多養殖戶的晚造蝦養一個月左右就開始出問題。據了解,當地晚造蝦一般容易出現早期死亡綜合癥(俗稱ems)、偷死、空腸空胃和白便等病害。
“按照養殖進程,對蝦養成要闖過三關——第一關是ems,第二關是偷死,第三關則是白便;但是很多蝦塘都熬不過第一關。”9月7日,白龍村飼料經銷商黃忠瑞表示,往年很少出現這么多病害,但是這兩年的晚造蝦開始集體暴發ems、偷死、空腸空胃、白便等等病害。
來源:中國水產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