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政策性農業保險發展迅速,其中漁業互助保險業務的開展對發展漁業生產、轉移漁業風險和保障漁區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為我國漁業養殖提供了一定的保障。今年3月1日正式實施的《農業保險條例》更為水產養殖戶們撐起了一把保護傘。
填補空白 試點穩步推進
8月22日,海參養殖大戶王明圣匆匆吃完午飯,拿著海域使用權證趕到了遼寧省瓦房店市海參協會。“我們家海參終于可以上保險啦。”王明圣一邊忙著填寫海參養殖投保單,一邊對記者說,他養海參已近20年,規模從最初的50畝發展到如今的上千畝,年景好的時候收入很可觀,但是遇到暴雨、凍害、赤潮等自然災害的時候,損失也相當慘重。
據了解,瓦房店地區海參養殖海域有40多萬畝,養殖戶8000多家,從業人員10萬多人,海參養殖和海參育苗產業年產值約100億元。近年來極端天氣事件頻發,給這里的海洋水產養殖戶造成了重大損失。
王明圣簽完了海參養殖互助保險單,為506畝海參交納了14.1萬元保險金,他養殖的海參一旦在規定的保險范圍內遭受損失,最高可以得到140萬元的賠償款。“以后我心里踏實多了。”王明圣說。
王明圣簽下的保險單是國內海參養殖互助保險的第一單。據瓦房店市海參協會會長王明利介紹,海參互助保險統保協議是由中國漁業互保協會與遼寧省瓦房店市海參協會共同簽署的,海參養殖戶可以通過瓦房店市海參協會,為養殖廠房設施、育苗階段的海參以及養成階段的海參投保,如果因為暴雨、高溫、凍害和赤潮等自然災害造成損失,可按照保險條款向中國漁業互保協會申請賠付,每畝最高可獲得4000元的補償。
瓦房店市海參養殖保險業務的開展是我國水產養殖保險邁出的重要一步,也是一次重要嘗試。近年來,全國政策性農業保險發展迅速,江蘇、浙江、山東、福建等地紛紛開展了水產養殖保險業務的試點,上海等地的商業保險公司也因地制宜開展了水產養殖保險的相應業務,填補了政策性農業保險的空白。
積極探索 業務逐漸拓寬
我國是水產養殖大國,水產養殖戶對水產養殖保險一直很期待。
來源:中國水產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