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起,廣西首個地方環保污染物排放標準——《甘蔗制糖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將正式實施。記者從柳州市環保局了解到,雖然地方標準比國標要嚴,但柳州市轄區內早已完成工藝設備升級換代的糖企,此番壓力并不算大。
由我區自行制定出臺的《甘蔗制糖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對甘蔗制糖企業水污染物排放限值中的懸浮物、化學需氧量、氨氮、總氮等幾個方面縮緊了關口。以污水排放中的化學需氧量指標為例,目前國家執行的行業標準為100毫克/升,廣西新制定的地方標準為60毫克/升。
不過對于新標準,柳州市轄區內的12家制糖企業的壓力并不算大。“壓力不大主要原因是工藝設備過硬。”柳州市環保局新聞發言人覃國琴表示,就目前環保部門對制糖企業的監測數據來看,柳州多家糖企排放污水的化學需氧量,都已經能控制在20-30毫克/升。早在“十一五”期間,柳州市12家甘蔗制糖企業,已全部換上了廢水生化處理設施,總共投資1.28億元;2011-2012年,12家糖企又投資了4175.32萬元,實施了“廢水生化處理系統改造”等一系列清潔生產方案,這些都為達標打下了良好基礎。據了解,目前柳州市好的制糖企業已經能做到“零取水”,外排的廢水量已壓縮到最小程度。
來源:昆商糖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