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記者從天長市召開的安徽省糧食豐產科技工程調研座談會上獲悉,我省實施“十二五”糧食豐產科技工程3年來,共增產稻谷、小麥173.17萬噸,增加直接經濟效益41.85億元。
糧食豐產科技工程是科技部聯合農業部、財政部和國家糧食局四部委,在全國13個糧食主產?。▍^)聯合實施的國家糧食戰略工程的科技支撐工程。2011年以來,糧豐工程項目組在全省試驗示范基地開展16個專題102項次田間試驗研究。課題研究在水稻高光效群體構建、肥水調控及避災補償,水稻稻曲病菌等技術上取得創新突破。集成了江淮中秈水稻高產補償栽培等9套技術體系,為我省糧食生產整體水平提升提供技術支撐。今年項目區水稻較非項目區水稻增產10%,成本下降10%,節本增效明顯。
“十二五”糧豐工程在我省18個示范縣開展“三區”(核心試驗區、示范區、輻射區)集成技術示范,共計實施“三區”面積3760.49萬畝,水稻平均畝產573.7千克、小麥平均畝產505.0千克,分別比工程實施前三年平均單產增產8.7%和18.4%。引導荃銀、豐樂、皖墾、華安、帝元生物4個種業公司1個控失肥企業以及一批省級糧食加工企業和種植大戶參與示范區建設,初步形成了“龍頭企業+基地+合作社+農戶”的產業化模式。
(中安在線)
來源:中安在線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