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上午7點左右,位于沙洋縣五里鋪鎮白嶺村14組的荊門市澤瑞養殖基地一口魚塘內,投食機正一陣陣地噴出飼料,傾刻間,隨著水花翻濺,水底的顏色變成一團團的墨黑,一條條長約兩寸的黃顙魚云集搶食,因魚的密集,偶爾一兩條魚被頂出水面,又跳躍著鉆進水里。
黃顙魚俗稱黃鲴魚,是荊門市澤瑞養殖基地養殖的主要品種。去年12月投入的第一批魚苗于今年7月作為商品魚上市,以每公斤24元的價格共銷售近3萬公斤;一年可起魚兩批,每畝魚塘的產量超過2噸,純利潤過萬元。市水產科學研究所所長朱代宏說:“這是我市引進的全雄黃顙魚,其生長速度比普通黃顙魚高30%-50%,是我市水產養殖以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的推廣運用為切入點,以提升產量效益為目標,不斷強化漁業科技支撐作用的一個代表。”
近年來,我市按照一縣一特色、一魚一產業的發展思路,選擇生長速度快、抗病能力強、市場行情好的優勢品種作為主推良種,加速水產養殖品種結構調整,全面提升水產養殖產量和效益。目前,全市共投放黃河鯉、長豐鰱、中科3號鯽魚、全雄黃顙魚等13個高產優勢苗種7700噸,面積60.5萬畝。據抽樣調查測算,優勢品種的生產速度比普通品種的速度快30%以上,畝平可增產200公斤,可增加純收入500元以上。
圍繞現代漁業建設,我市主推池塘綜合養殖技術、湖泊水庫生態養殖技術、稻田綜合種養技術及工廠化網箱養鱔、魚鱉混養等高效養殖技術,應用了微孔增氧、遠程監控等現代高新技術,使放養水面的產量大幅提升。據測算,全市通過新技術推廣,可使全市放養水面畝平增產50斤,增加水產品總量3萬噸以上。
為強化水產養殖“不與人爭水、不與糧爭地”的發展理念,拓展水產養殖發展空間,實現水產養殖從水面逐步向稻田、工廠化養殖拓展,全市以推廣稻田綜合種養模式、工廠化養殖模式為重點,實現漁業可持續發展。全市低洼地、冷浸田和稻田資源得到了充分利用,據統計目前全市已發展稻田綜合種養面積46萬畝,開展漁、鱉、蝦等品種與水稻進行連作、輪作、耦合等綜合種養模式10余種,可增加養殖產量2.76萬噸。(代晴)
來源:中國水產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