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冬小麥播種技術推廣工作的總體思路是:以“七分種,三分管”輕簡化生產為指導理念,以全面落實規范化播種技術為目標,大力推廣精細整地、足墑播種、播后鎮壓等技術,提高播種質量,打好種植基礎。重點做好以下幾點:
一、選用高產優質抗逆早熟品種
近年來,小麥生產有受冬暖的影響,種植的品種冬性偏若,生育期偏長趨勢,既有冬季死苗風險,也使收獲期推遲,后期一旦遇到干熱風或降雨,小麥粒重降低,發芽率低,容易穗發芽。因此,保證小麥高產高效,一定要選擇抗逆、早熟品種。各區縣在品種選擇上,要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在良種補貼政策基礎上,選擇適宜本地區種植的優良品種,統一規劃品種布局。有水澆條件的地塊推薦使用輪選987、中麥175、津麥0108、中麥629、農大211、京冬12、濟麥22、津農6號等品種;鹽堿瘠薄和旱地麥推薦使用冀麥32、津引2號等品種。
二、做好種子處理
由于今年小麥成熟期遇雨,加之生育期延遲,小麥成熟度受到影響,種子干癟粒多,芽率及芽勢都有所降低,因此播種前必須做好種子發芽試驗,發芽率要求達到85-95%,如果芽率低,要適當增加播種量,同時播前曬種1-2天,提高種子芽勢。同時,對發生根腐病麥田,建議小麥播種前進行藥劑拌種或種子包衣,推薦使用高巧+立克秀+碧護,綜合預防病蟲害和提高發芽勢。
三、打好播種基礎
1、足墑足肥:土壤含水量達到70%-80%為宜,手抓成團,落地能散。砂壤土可在玉米收獲后搶時澆地和播種,粘重土壤地塊可播后澆蒙頭水,提倡帶青澆地灌足底墑水。有機肥、磷肥、鉀肥全部一次性底施,50%氮肥底施,每畝底施優質粗肥1-2方,磷酸二銨20-22.5公斤,尿素5公斤(秸稈還田麥田畝施尿素7.5公斤),硫酸鉀10-15公斤,高產地塊可施用1.5公斤鋅肥,中強筋小麥鉀肥可80%用于底施,20%于拔節期追施,提高小麥品質,隨耕地將化肥施于耕層10厘米以下,杜絕地表撒施。各區縣可根據目標產量要求,結合品種和地力水平,推廣配方施肥。
來源:天津農技推廣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