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中秋佳節,記者來到遠近聞名的大蔥專業村——延吉市小營鎮長東村,探訪這里過節的氛圍。
走進村里,有的農戶家是“鐵將軍”把門,記者索性順著村道徑直往南走,到南山腳下的大田里一探究竟。在田地邊,記者遇到了第四村民小組的農民魏松富。他今年種了7畝大蔥、兩畝土豆,只要沒什么事,他就會到地里轉一轉,看看那長得綠油油的大蔥,因為那是他致富的希望。魏松富說,今年大蔥和土豆的價格非常好,靠大蔥能穩穩當當收入四五萬塊錢,土豆也能掙個七八千塊錢。他一邊說著,一邊指指點點,臉上露著笑容。
魏松富和記者走著聊著,不覺來到與他同一村民小組的農民張濤的地邊。魏松富建議記者和張濤好好聊聊,因為,張濤是村里的種蔥大戶,收入也多。只見張濤和他的妻子、母親正在地里忙活著,陽光下,他們一邊麻利地起著土豆,一邊回答記者的提問。張濤今年35歲,家里5口人,種了十多畝大蔥和4畝土豆。為了種菜方便,他買了四輪拖拉機、小三輪、雙排座。他指著不遠處一大片蔥地說,他種的大蔥都在那,不上化肥,專上有機肥,是有機綠色產品。問起種大蔥一年收入多少,張濤和他的妻子只樂不答。問起大蔥的銷路,張濤說,銷路當然好,村里有經紀人,專門負責賣大蔥,不用村民操心。
張濤所說的經紀人是第三村民小組組長賈元林等一些人,也是村里的科技示范戶。賈元林向記者介紹說,為使大蔥有更好的銷路,賣上更高的價錢,村里成立了大蔥協會,向村民推廣標準化栽培技術,統一引進良種,統一對外銷售產品,這樣一來,大蔥的品質提高了,都賣到吉林、長春去啦!在長東村,一年收入四五萬塊錢是平常事,種蔥大戶年純收入都在八九萬元。種大蔥緣何能取得這么好的效益?賈元林說,這奧妙就在大蔥變芽蔥上:每年“九三”下種,“白露” 出苗,到了下一年6月移栽到大地里,秋后起出來曬干放好,讓其冬眠20天至一個月,11月中旬再栽到溫室里,12月份就長成芽蔥上市了。
該村黨支部書記陸寶坤對記者說,芽蔥生產是長東村的一大特色,已發展到69130平方米,并注冊了“延綠”商標,年產值500多萬元。今年,長東村被列為吉林省“科普惠農興村計劃”項目單位,到2015年,村里將再建一批芽蔥溫室,進一步擴大生產規模,讓長東大蔥的品牌叫得更響!
來源:延邊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