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5點多,在長白縣金華鄉的蔬菜棚膜園區里,種植戶們正忙著采摘大棚里熟透的西紅柿。聽他們說,今年西紅柿的產量高、賣相好,一個大棚的西紅柿能賣上5000多元。據該鄉政府蔬菜大棚聯絡員介紹,金華鄉蔬菜棚膜園區里目前已建成投產的32個溫室大棚、4個日光棚,今年保守估計能達到65萬元產值。要問為什么有這么好的效益,聯絡員說:“那都是兩個‘套種’的功勞。”
第一個“套種”是溫室大棚與日光棚套種。為使蔬菜大棚得到高效利用,該鄉棚膜園區采用“一帶四”的套種方法,即一個日光棚帶動4個溫室的配套種植方法,使大棚蔬菜上市時間提前;同時采用水肥滴灌設備,降低損耗,減少浪費,確保了種植效益。第二個“套種”是蔬菜與水果套種。大棚里夏天主要生產黃瓜、西紅柿、香瓜等,冬天主要生產葉菜類蔬菜,每個大棚一年可用3季生產蔬菜,產量7500公斤左右,種植戶每戶每年可實現收入6萬元,比種植玉米的年收入翻了近10倍。
為更好實現棚膜種植效益,帶動農戶脫貧致富,該鄉投入100多萬元,對棚區的土壤、水、電、路等進行了改造,并邀請省農大、省農科院、白山農校專家教授到該鄉進行有針對性地實地教學。
目前,全鄉蔬菜種植面積已達260多畝,帶動16戶農戶年創收103萬元,帶動農民脫貧致富效果顯著。該鄉各部門還將合作對農戶的蔬菜品種、種植技術、責任落實等具體工作加以扶持和指導,根據“因地制宜、合理規劃、集中連片、規模經營”的思路,把蔬菜大棚做大做強,使之真正成為農民致富增收的新途徑。
來源:長白山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