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合肥唯一地產蟹黃陂湖大閘蟹開始捕撈上市。但與每年合肥市場上遍布的蘇州“陽澄湖大閘蟹”相比,合肥市民一直難覓“黃陂湖大閘蟹”的蹤影。昨天,記者跟隨養殖戶們在黃陂湖里體驗大閘蟹捕撈過程,養殖戶們認為在合肥尚無銷售網絡的情況下進入市場十分困難,而讓合肥市民接受本地蟹更是“黃陂湖大閘蟹”需要解決的問題。
黃陂湖大閘蟹開始上市
昨日,秋風裹挾著綿綿細雨,合肥變冷起來。而這一天,正是合肥廬江縣黃陂湖一帶養殖戶最忙碌的時候,黃陂湖6萬畝的大閘蟹已經長成,到了捕撈的季節。
今年夏天,廬江遭受了百年一遇的旱災,好在黃陂湖從長江口的河道引水進來,螃蟹生長并未受到影響。昨天一早,養殖承包戶陳鴻斌就召集了8名黃陂湖村民,一共4個鐵皮船,2人一組下了黃陂湖。“捕蟹子嘍!”伴隨著一聲號聲,四個鐵皮船向黃陂湖的深處劃去。記者跟隨其中一個鐵皮船,負責劃船的夏世中師傅有10年的養蟹經驗,船上還有一個專門負責收網的王師傅。夏師傅和王師傅的船上有一個用來裝蟹的大桶,一桶能裝下80斤螃蟹。
黃陂湖的水面上漂浮著斷了根的水草。“都是螃蟹夾斷的。”王師傅說,船行至水面上豎著的一根竹竿旁,王師傅招呼船尾的夏師傅停船,王師傅將竹竿上拴著的網簍收口繩解下,將網簍從水里緩緩拎起,拎到半米高后,好家伙,網簍里裝滿了大閘蟹,擠在一起張牙舞爪。
大閘蟹是怎么鉆進網簍里的?原來,網簍下部有個“入口”,這個入口凹進網簍,蟹子進去后就甭想再出來。而螃蟹一成熟就喜歡四處爬,見到網簍必往里面爬,“秋風響,蟹腳癢”的俗語就是對這一場景的描述。
夏師傅告訴記者,網簍是前一天下午放下的,每隔一段水面就放一個簍,一天一收,收完再放下水里,這樣能收一個月的蟹子。一個早上下來,夏師傅收了20個網簍,整整7大筐蟹。
“黃陂湖”早是著名商標
來源:中國水產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