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年多的養殖,坦洲養殖戶黃潔雄從臺灣省引進的近3萬尾“黃金石斑”獲得成功,已被廣州黃沙水產批發市場全數收購,并于上月30日提貨。
客商試吃滿意當即訂下全部成魚
人們接觸的石斑魚大多有著暗灰色的外表,這正是其名為“石斑”的原因。2011年8月,臺灣屏東縣一位何姓漁戶,將老虎斑(棕點石斑)和龍膽斑(鞍帶石斑)雜交,培育出一種全身偏白的“白子石斑”。更為奇特的是,這一新品種還顯現出金黃色的斑紋,因而被命名為“黃金石斑”。
當年年底,坦洲鎮群聯村順隆魚苗養殖公司老板黃潔雄,與一位臺灣水產種苗商交往中獲得了這一信息。有著14年水產養殖經驗的黃潔雄認為,水產養殖就應該人無我有,于是果斷地抓住商機,斥資15萬元從臺灣引進3萬多尾規格為5厘米的黃金石斑試養。
9月27日,廣州黃沙水產批發市場的客商“高佬”來到黃潔雄的養殖場,觀看了黃潔雄所養的黃金石斑。黃潔雄為高佬做了3條黃金石斑試吃,分別是紅燒一條、清蒸一條,還曬了一條魚干。品嘗過后,高佬覺得滿意,當即拍板將全部的成魚收購,談定價格為28元每尾。
初步估算交易額在80萬元左右。
黃潔雄告訴記者:“本來價格可以更高一點。但是考慮到畢竟是第一次上市,老百姓對這個新產品的接受還需要一個過程。出于培育市場的考慮,我主動做了些讓利。”
改進水質黏度提升魚的美味
記者現場看到,這批養成的黃金石斑頭部呈橘黃色,腹部為淡紅色,重量在1斤左右。
黃潔雄告訴記者,黃金石斑在臺灣的養殖方式是咸淡水養殖。引進中山后,初時曾考慮采用淡水養殖,這樣可以縮短生長期。但是經過試驗發現,淡水養出來的黃金石斑的甜味有所降低,最后還是決定采用咸淡水養殖。
養殖黃金石斑在其他方面的技術要求并不高,和傳統的“四大家魚”差不多。放養密度為3000-4000尾每畝。一臺增氧機就可以解決一口5畝魚塘的增氧問題,耗電量不大。主要飼料是冰鮮魚或浮水料,投放1-2斤飼料可養大1斤商品魚,養殖時間一年左右。
雖然黃潔雄已經從黃金石斑上掘得了第一桶金,但他并不滿足。“下一步,我將在養殖水的黏度上花些工夫,并把飼料冰鮮魚改為活小魚,使魚的口味更加鮮美、色澤賣相更佳。此外,我還要引進親魚在本地孵化魚苗,降低種苗成本。”黃潔雄說。(徐兵,梁錦秋)
來源:中國水產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