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我國谷物磨制行業整體保持平穩發展態勢,大米、面粉等產品產量增長較快;大型企業規模效益進一步加強,落后產能面臨加速淘汰;規模化、自動化加工技術裝備需求增強,產業升級換代速度顯著提升。
一是行業穩定發展,增長速度有所下降。上半年,我國規模以上谷物磨制加工企業5700多家,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均超過18%,但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5-6個百分點。
二是原料供給充足,“稻強米弱、麥強面弱”現象突出。今年全國夏糧總產量達到13189萬噸,同比增長1.5%,加工原料供給充足。受國家收購政策影響,原料價格漲幅高于大米和面粉,成本壓力較大。上半年,國內普通小麥批發價格同比上漲17%,特一粉批發價格僅上漲9%;同期,國內早秈稻平均批發價格上漲幅度也高于早秈米漲幅。
三是產品產量增長較快,質量安全問題引起社會關注。上半年我國大米產量5418萬噸,同比增長13%;小麥粉產量超過6300萬噸,同比增長超過10%。媒體披露“湖南問題大米流向廣東餐桌”,湖南大米鎘污染問題再度成為關注焦點。此外,小麥主產省區質監局發布的食品抽檢結果顯示,面粉中水分超標問題比較突出,增白劑超標問題已經基本消除。
四是產業集中度繼續提高,生產自動化程度不斷提升。今年以來,大型企業加速產業布局和產能擴張,產業集群發展態勢凸顯。五得利集團不斷新上大型制粉車間,預計全部投產后日處理能力將超過4萬噸。同時,中小企業因缺乏資金、市場、技術裝備,在競爭中呈現明顯弱勢,平均開工率降至45%以下。隨著招工困難和勞動力成本持續上漲,行業生產技術裝備的自動化需求不斷提高,有條件的企業在打包、裝卸等環節實現了機械化操作。但目前自動化程度較高的技術裝備還主要依賴進口,價格是國產設備的4-6倍。
五是谷物進口總量有所下降。上半年我國進口小麥141萬噸,同比下降35.9%;進口玉米152萬噸,同比減少58.2%。由于國外大米價差優勢明顯,進口利潤可觀,同期大米進口總量132萬噸,同比增加12.2%。由于上半年大米進口數量較大,剩余配額有限,且配額費用不斷增加,下半年大米進口增上半年,速將有所減緩。
總體來看,上半年我國谷物磨制行業穩步發展,但受“鎘大米”事件影響和進口大米沖擊,南方大米加工企業經營狀況普遍欠佳,開工明顯不足。為進一步促進行業持續健康發展,建議一是借鑒日本相關經驗,盡快采取有效措施解決“鎘大米”問題,確保稻米加工業健康發展;二是提高水稻的規模化、自動化、機械化種植與加工水平,在保障產量的同時加快發展優質麥生產,盡快制訂適合我國小麥生產特點并與國際接軌的品質分類標準;三是密切關注東南亞國家稻米產業發展形勢,促進糧食進口市場的多元化,鼓勵和支持國內大中型糧食加工企業走出去,積極開拓出口市場。
(農業部農產品加工局)
來源:本網論壇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