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舒城縣舒茶鎮龍王廟街道種植合作社的杜世蘭這幾天正忙著收割最先成熟的30畝單季粳稻,"我今年栽種了600多畝粳稻。"她告訴記者,從現在開始,一直到11月份都將陸續成熟。"近年來,由于粳稻種植效益相對穩定,安徽省水稻產區的部分農戶擴大了粳稻的種植面積。本季粳稻農戶收成如何?粳稻市場行情能否保持穩定?
部分早熟粳稻欠產
雖然首批新季粳稻即將顆粒歸倉,但杜世蘭并沒有感到喜悅。"由于受到7、8月份連續高溫干旱天氣和病蟲害等影響,今年的早熟粳稻平均畝產不到800斤,遠低于去年1300斤的單產水平。"她對記者說,中晚熟粳稻在生長的關鍵期避開了不利天氣影響,其單產仍可望達到1300—1400斤。
據安慶市農委種植業局總農藝師陳再高介紹,今年該市粳稻種植面積在100萬畝以上,早熟粳稻品種的單產約比去年下降了10%,中晚熟粳稻的平均單產在1000—1100斤之間。
池州市農技推廣中心作物栽培站站長陳翻身告訴記者,該市粳稻種植面積12萬畝,比去年增加了2萬畝。從測產情況看,中粳稻單產1100斤/畝,比去年下降了100斤/畝。記者了解到,宣城市今年粳稻播種面積為38.3萬畝,比去年的37.5萬畝增加2.1%;估計總產約17.7萬噸,比上年的17.6萬噸增加0.1萬噸。
種植收益或降
在早熟粳稻單產下降的同時,種植成本繼續小幅遞增。杜世蘭告訴記者,雖然肥料價格有所下降,但土地流轉費、農藥費和抗旱投入在增加。與去年相比,每畝新增抗旱費用20多元,防治稻飛虱的費用增加30元以上,土地流轉費也由去年的每畝360—380元增加到今年的420元。目前,舒城縣粳稻收購價110元/百斤(含水率22%—24%),以畝產800斤計算,扣除各項投入,農戶每畝純收入約150多元,遠低于去年的700元/畝的收入水平。即使后期粳稻單產水平在1000斤以上,粳稻市場收購價小幅提升,農戶粳稻種植收益可能也略低于去年。
來源:中華糧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