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是世界糧食日,今年的主題是"人們的健康依賴健康食品體系",關注的焦點是"發展可持續糧食系統,保障糧食安全和營養".
1979年,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糧農組織)第20屆大會決定從1981年起,把每年的10月16日(糧農組織創建紀念日)定為世界糧食日,旨在促進人們重視糧食生產,鼓勵發展中國家開展經濟和技術合作,增強公眾對于世界饑餓問題的了解,促進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轉讓技術等。每年世界糧食日,包括糧農組織在內的國際機構、各國政府及民間組織都會開展各種宣傳與紀念活動。
世界糧食的生產、分配和銷售是一個全球性的社會經濟問題。聯合國糧農組織自成立以來,在促進各國農業發展,如開發土地、協調糧食發展計劃和培訓技術人員等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盡管如此,世界糧食問題依然十分嚴峻,饑餓和營養不良仍困擾著人類。
糧農組織最新報告顯示,目前,全球仍有8.7億人口面臨饑餓威脅,占全球人口八分之一。雖然較2009年的10.2億有所下降,但各國及不同地區在實現聯合國確定的到2015年全球饑餓人口減半的目標方面,進展參差不齊,許多國家甚至可能無法實現這個目標。
隨著人口增長,到2050年,全球糧食需求將比當前增長60%.由于耕地資源減少、氣候災害頻發、國際油價飆升帶動糧價上行等因素沖擊,保障全球糧食生產安全的任務仍任重道遠。
(新華社)
來源:新華社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