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漁業資源緊缺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面對無魚可捕的窘境,各地區都開始積極采取多項措施進行修護。其中呼聲最高的仍是全面禁漁。
長江即將無魚可撈 漁業資源瀕臨崩潰引發高層關注
“我從2006年就呼吁長江全面禁漁,呼吁了7年,終于看到了一點希望。”中國權威魚類專家、中科院院士曹文宣口中的希望就是今年9月10日在武漢舉行的“長江禁漁期制度專題研討會”。正是這個研討會,開始將長江“全面禁漁”提上議事日程。
實際上,我國2002年就開始實施長江禁漁期制度,每年禁漁期長度為3個月。“禁漁期制度起不到理想的保護作用,禁漁期過后,漁民會加倍打撈,要想徹底扭轉長江現有生態局面,必須全面禁漁10年。”曹文宣院士希望這一倡議能真的實現。
“其實,現在是長江實現全面禁漁最好的時候,因為長江已經無魚可撈,漁民同樣無路可走。”長江流域漁業資源管理委員會主任趙依民說,即使不禁漁,沒有魚的長江也再難養活20多萬的長江流域漁業人口。
改變,勢在必行。
今年8月15日,長江流域漁業資源管理委員會發布了《2013年長江上游聯合科考報告》,近年來,長江甚至出現罕見枯水,水電工程、圍墾污染等人類活動導致水生生物洄游通道、產卵場和鳥遷徙中轉地、越冬地等重要自然棲息地被侵占,濕地生態系統退化、物種多樣性銳減,自然生態系統抵御外來影響的適應力和回彈降低。
唯一無壩支流“赤水河告急”
今年8月19日,一條名為《專家呼吁赤水河告急》的新聞出現在網絡上,在赤水河腹地,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內,一條長約58公里的深水航道正在規劃和推進實施中的消息不脛而走。
在2013年發布的科考報告中,赤水河作為長江唯一干流無壩支流曾在生物多樣性方面給科考人員帶來些許安慰,并被看做是長江珍稀魚類最后的希望。長江中 “四大家魚”(青魚、草魚、鰱魚、鳙魚)魚苗發生量由上世紀50年代的300多億尾降為目前的不足1億尾,金沙江流域歷史監測到的魚類有143種,此次科考三次魚類資源采樣僅發現17種。
來源:中國水產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