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秋”工作已接近尾聲,秋收已全部結束。據市統計局反饋,我縣秋糧面積20.7762萬畝,單產546.4公斤,秋糧總產11.3527萬噸。其中,玉米面積20.4282萬畝,單產546公斤,位居全市第一,較上年 522公斤增產4.6%,創歷年玉米單產新高,全年糧食產量達到19.8221萬噸,順利完成全年目標任務。
今年我縣秋糧取得豐產,主要得益于以下幾方面因素:
一是氣候條件優越。玉米播種集中在6月6日—8日,12日全面結束,實現了100%夏至苗,且播后即有中到大雨過程,促進玉米苗齊苗勻;進入生育期后,幾次連續性的有效降水與玉米生理需水高峰吻合較好,使得玉米群體、個體發育良好,整個灌漿期水、肥、氣、熱協調充足,晝夜溫差較大,利于干物質積累。
二是品種選擇適宜。我縣今年玉米主栽品種有鄭單958、榆單9號、中科11、浚單18、浚單20,占比達到了90%以上,適宜高陵縣群眾高密度、大水大肥的玉米栽培習慣,適應性強,耐密植,后期籽粒灌漿速度快,禿頂率低,活桿成熟,為穗粒數和千粒重的穩定奠定了基礎。
三是田間管理技術到位。間苗、定苗及時,在大喇叭口、抽雄、開花、灌漿等關鍵時期及時指導農戶施肥灌水,配方施肥面積不斷擴大,群眾科學施肥意識增強,更重視氮、磷、鉀的配合及有機肥施用。
四是病蟲害分類防治。抽派技術人員組成防控技術指導小組,安排專人做好系統監測,及時發布病蟲情報,通過電視、召開現場會、印發技術資料、網絡等手段進行宣傳培訓,對玉米螟、雙斑螢葉甲、蚜蟲、玉米大、小斑病等進行分類防治,特別是針對玉米二代、三代粘蟲危害,快速響應,及時防治,有效減少了病蟲危害。
五是積極推廣玉米適時晚收技術。會同各鎮街(管委會),利用電視、廣播等多種途徑大力宣傳玉米適時晚收技術,指導農戶推遲玉米收獲8—10天,充分利用收獲前的晴好天氣促進千粒重增加。
六是高產創建水平逐漸提高。今年我縣玉米高產創建田已擴大至3萬畝,占全縣玉米種植面積的14.69%,據省農業廳測產,畝產達到了662.7公斤,比全縣平均畝產546公斤增產116.7公斤,增產率達21%。
隨著高產創建示范片面積的不斷擴大和群眾種植水平的不斷提高,在增加糧食最高單產的同時,也提高了我縣糧食的平均產量。
來源:農業科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