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秋風送爽,正是水稻收獲的季節。於潛良種場的水田里,沉甸甸的稻穗壓彎了稈。稻田里,收割機穿梭著納穗吐谷;道場上,曬滿了金燦燦的稻谷,一派豐收景象。據良種場有關負責人估計,今年良種場的單季稻畝產將比去年至少增加50公斤以上。
於潛良種場種糧戶章良兒告訴筆者,他種的甬優538去年畝產750公斤左右,今年有820多公斤。“我們這個農場水稻品種多,看情形今年基本上都會增產。”
於潛良種場是我市唯一一個國家級農作物品種區域試驗站,由省種子總站直管,我市種子站負責日常事務,承擔著以水稻為主的農產品品種預備試驗、區域試驗和部分生產試驗工作,并根據要求對品種進行抗性鑒定和品質監測,提供更加準確的試驗結果數據,高質量完成國家、省下達的水稻品種區域試驗任務,同時面向農戶積極推廣優良水稻品種。
記者實地采訪了解到,於潛良種場有200多畝區域試驗用田以及種子資源庫、曬場等設施場所,操作道、灌溉田間工程也建設得較為完善。在這200多畝的田畈里,擁有近300個單季稻品系。整個良種場的單季稻種植實行統一布局、統一播種、統一管理、統一灌溉和統一機收。
市種子管理站站長王紅亮告訴記者,一個品種一般5年就會逐步退化,所以單季稻也需要不斷地更新品種。而每一個新的水稻品種,都要經過試驗、展示然后經過審定才能進行示范推廣。“這里就是一塊‘試驗田’,我們通過對比產量、生育期、田間抗性、田間農事操作等指標,篩選出高產優質、最適宜本地種植的水稻品種。等待種植技術成熟后,再向種子經銷戶、種糧大戶、農機人員等推廣。”
品種是決定農作物產量的最主要因素。如果品種不好,其他技術管理環節再用心也無法實現高產優質。這幾年,良種場為我市水稻產業篩選出了不少優良品種。“寧波市農業科學研究院選育的甬優12號,去年在我市創造了最高畝產——907公斤;我市比較知名的‘太陽米’,就是甬優15、中浙優8號,這是兼顧產量與米質的兩個水稻品種,比較受農戶歡迎。”據了解,全市單季稻平均畝產為500公斤左右,而良種場的平均畝產量達到700—750公斤。
“農田面積不會增加,種植管理技術不會有太大的變化,只能通過品種來實現增產的目的。種子工作其實意義重大。”王紅亮說,“等高產的目標達成之后,則將更多的精力發展優質米。”
來源:臨安市農業信息服務中心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