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昨日(10月20日)發布數據顯示,9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3.1%,漲幅比上月擴大0.5個百分點。
這是自今年2月份之后,我國cpi同比漲幅首度突破3%。
雖然突破了3%的溫和通脹水平“警戒線”,但在業內人士看來,年內物價仍將保持在溫和水平。
相比之下,浙江的漲幅比較溫和,9月全省cpi同比上漲2.5%,漲幅比上月擴大0.5個百分點。9月杭州cpi上漲2.4%。
無論全國還是浙江,食品類尤其是蔬菜依舊是上漲熱點。以杭州為例,鮮菜價格環比在連續上漲三個月的基礎上再上漲2.7%;鮮瓜果價格止跌反彈,環比上漲6.4%。豬肉價格環比漲3.4%。
老百姓關心的是,這個漲勢是否還將延續?據記者觀察,應該不會。
大水退去后,本地菜外地菜價格正回歸平穩。
昨天下午,杭州良渚麟海蔬果專業合作社,以往火熱的收菜場面少了,取而代之的是繁忙播種。
“大水一退,泥土干了,我們就著手跟種了。”合作社負責人何麟海說,這幾天陸續有幾百畝菜地跟種了。為了縮短這些葉菜的生長周期,他們特意從外地調運了很多菜苗直接栽種,這樣它們的生長周期只需25天,比以往縮短了一半。
長時間的大水浸泡后,這里的大部分菜地都蔫了。“以往基地一天收20噸菜,現在勉強才收兩三噸。”何麟海說,葉菜并沒有賣出高價格,基本回到臺風來之前的價格:青菜、毛毛菜批發價2.5元/斤。
因為杭州市場上,外地菜的供給占了很大比重。
“現在正是蔬菜大量上市的時候,外地菜供應非常充足,價格從前幾天就開始回落了。”浙江良渚蔬菜批發戴經理說,雖然本地菜的供應比重有所減少,但是這個缺口靠本地菜完全能夠填平。
來自杭州價格網的數據,和10月19日相比,昨天杭州各大農貿市場蔬菜價格已經齊齊回落,半數以上蔬菜品種隔天都有所下跌。本地青菜從10月19日的3.35元/斤跌倒3.26元/斤,小白菜從10月19日的4.26元/斤跌到4.21元/斤,外地的大白菜、黃瓜、萵苣筍、花菜等每斤也跌了一兩毛,個別品種如長豇豆跌幅高達4.4%。(羅凰鳳)
來源:錢江晚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