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十余年不遺余力地艱辛打造,小小山核桃現已成為歙縣繼茶葉、蠶桑之后的第三大農業支柱產業,成為歙縣果農的“搖錢樹”、農民增收致富的主渠道。
一場秋雨過后,筆者來到歙縣山核桃主產區――杞梓里鎮英坑村,只見天目山余脈青山疊翠、白霧繚繞,一片片橘黃色的山核桃林分外迷人。剛給自家山核桃樹施肥回來的英坑村原支部書記黃加喜,一提到山核桃就特別來勁。十年前,老黃家每年只收幾十公斤山核桃鮮蒲,今年新掛果的山核林,雖碰上十年一遇的干旱,還收了2500多公斤鮮蒲,賣了3萬多元,按現在的發展情形,5年后,此項收入可以達到6萬元以上。據介紹,英坑村600戶農民,僅山核桃一項收入,戶均收入達1萬元。該村林萌川組,戶均收入高達3萬元。幾個核桃種植大戶,收入更達到了十幾萬元。
山核桃是世界性干果。山核桃栽培最集中的地方是浙皖交界的天目山區。歙縣山核桃粒大殼薄、果仁肥厚、含油率高,其中k(鉀)的含量為所有干果之首,是優良的保健食品。山核桃還是重要的生態經濟樹種,特別適宜在石灰土上生長,對提高石灰巖的綠化和森林覆蓋率、森林質量都有很好的促進作用。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歙縣縣委、縣政府因勢利導,持之以恒地著力推進山核桃產業發展。該縣搶抓世界銀行林業三期貸款項目、中德項目、退耕還林等在歙縣實施的大好機遇,大力做好山核桃基地建設。十余年來,先后共投入資金3000余萬元發展山核桃產業。其中世界銀行林業三期貸款項目、中德項目、退耕還林共注入資金2000余萬元。歙縣扶貧開發步入新階段以來,該縣繼續加大財政扶貧資金投入,扶持山核桃產業發展。先后投入財政扶貧資金1020萬元,新建山核桃基地7150畝,并用于山核桃產區道路交通、水利灌溉等基礎設施建設,發展壯大山核桃產區扶貧互助社,小額扶貧貼息貸款,扶持山核桃專業合作社發展建設等。
根據歙縣林業部門統計,截至2013年7月底,歙縣山核桃種植面積已達10萬余畝,占全縣干鮮果經濟林總面積的35%,其中投產面積近4萬畝,規?;孛娣e近6萬畝(千畝示范基地十余個),正常年份全縣果蒲總產約1.2萬噸,總產值約1.2億元,占全縣干鮮果總產值的70%,重點分布在三陽、金川、杞梓里、岔口、武陽、新溪口6個鄉鎮,果農數量達十萬多人,主產區人均單項收入突破5000元戶已逾千戶,最多的農戶僅一季山核桃收入即達十多萬元。通過多年的努力,山核桃特色產業已成為歙縣新農村建設的一道亮麗風景。
來源:安徽農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