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我給你變個戲法,你看現在木耳多小,邊緣已經萎縮了,一會兒澆上水,這木耳就像花兒一樣綻放,又黑又亮,像黑玫瑰,好看極了!”近日,在扎旗新林鎮新風村二組村民孫艷家中,她滿臉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向記者說著。
孫艷家中三口人,2006年開了個商店,夫婦二人把商店經營得如火如荼。今年新林鎮黨委政府為了把黑木耳經濟做大做強,出臺了優惠政策,經過新風村村委會的宣傳引導,孫艷決定在自家商店門前的空地上養殖1萬棒黑木耳。
養殖黑木耳技術說簡單又復雜,說復雜又簡單。第一次養殖有些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催耳時的溫度、濕度,何時分床、澆水、采收等一系列的技術問題困擾著孫艷。她便向同行學、向電腦網絡學,同時積極參加鎮里舉辦的培訓班。如今她的黑木耳長勢喜人。
看著這一朵朵漂亮的“黑玫瑰”,嘗到甜頭的孫艷高興地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今年政府每棒補助1元,每棒能產7錢木耳,每棒純收入近1.5元。1萬棒總計收入達1.5萬元。這樣好的效益,怎能不讓人心動?其他村民在茶余飯后或者是購買日用品到她家時,都駐足觀看,問長問短,紛紛表示也要在自家的庭院進行養殖。
新林鎮黨委政府以關注民生為著力點,立足本鎮擁有豐富的秸稈、木屑等大量的自然資源,今年在黑木耳基地集中示范養殖,帶動17個村分散養殖,總計養殖30萬棒,預計收入達45萬元,進一步拓寬了群眾致富路。
來源:扎旗農業局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