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11月,李龍江有些擔心。
作為黑龍江佳木斯市郊區陽光水稻協會理事長,合作社1萬多畝水稻的出路,令他很傷腦筋。
今年每公頃水稻產量為7噸半到8噸左右,合計每畝在1000斤左右。與去年差不多,不過目前販子前來收購水稻價格僅僅為每斤1.26元或1.27元左右,這和去年國家臨時收儲每斤1.25元的價格差不多,也大大低于今年每斤1.35元的國家臨時收儲價格。
這使得農民對于銷售和種植水稻的積極性興趣大減。"農民種植水稻的積極性不高,今年價格上不去,去年就不賺錢,今年開春地就不好賣。"10月25日,他對記者說。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字,今年秋糧有望繼續增收。而在豐收的情況下,各地包括水稻、玉米等價格都呈現弱勢。
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在全國冬春農田水利基本建設電視電話會議上也指出,全年糧食豐收已基本定局,糧食生產將實現"十連增",農民收入增長也有希望實現"十連快".
他稱,加上今年國際糧價持續回落,國內市場面臨較大壓力。必須千方百計保持農產品價格合理水平,切實保護農民利益。
各地糧食價格偏低
根據了解,目前新上市的水稻和玉米價格都顯得比較低。
比如今年規定的玉米和中晚稻水稻臨時收儲價格,分別為1.11元/斤、 1.35元/斤左右,其中東北三省玉米收儲價格分別為每斤1.11元、1.12元、1.13元,但是實際商販到農民處收購的價格遠遠低于此數字。
其中玉米在東北各地的價格為每斤1元左右。而水稻各地的價格也只是和去年收儲的1.25元/斤的價格差不多,不到今年的臨時收儲水平。像廣西的水稻市場收購價格甚至不到1.2元/斤,這主要是廣西進口的稻米價格比國內要低。
價格太低,使得糧農種植糧食的積極性大為減少。黑龍江甘南縣興塔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朱海昌指出,目前他們的合作社12000畝水稻,由于連續兩年有災害,如果今年賠的話,肯定大部分人明年就不種地了。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