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食用油市場存在標識混亂、概念繁多、調和油比例不明等諸多亂象,普通消費者對此疑慮重重。然后,食用油不僅僅存在于我們自己家的餐桌上,餐廳、酒樓,甚至各種各樣的食品(行情專區)零嘴,都不缺少它的身影。而威脅健康的陰影,也無處不在。
"花生調和油中實際上花生油所占比例不到5%"、"一滴橄欖油也能叫橄欖調和油?"……食用調和油雖然是各大企業毛利較高的產品,但一直為市場所詬病。而糧油企業也以商業機密為由對各自食用調和油的配方比例嚴格保密。
本報記者分別在北京和上海地區糧油批發市場進行調查發現,盡管各冠名調和油的油種不同,但是標簽標注時將油種從大到小依次標注,而大豆油、菜籽油是調和油中含量最大的油種,一般都會超過40%.
中儲糧小包裝食用油公司人士明確指出,市場上五花八門的花生調和油、橄欖調和油等,冠名油種的占比不會超過總油量的10%.企業所做的是概念炒作,追逐更多利潤。
中儲糧油脂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慶榮表示:可能廠家不愿意公開配方有一個潛在原因,就是公開配方等于公開成本。沒有了盈利賣點,這是主要品牌企業都是不愿意做的。
而更讓外界擔心的是食用調和油中棕櫚油的存在,棕櫚油飽和脂肪酸的含量超過50%,營養品質比豬油還差。當溫度降低時,它會與豬油一樣凝結成白色固體。長期食用棕櫚油會造成人體血清飽和脂肪酸攝入過量,導致膽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從而引發心腦血管疾病。
食用調和油亂象種種歸根結底是新國家標準的難產,而難產原因,除了涉及是否公布配方比例等外,檢測手段缺失也是主要原因。
調和油的隱秘配方
中儲糧油脂營銷公司透露,市場上的冠名油種調和油,冠名油種不會超過10%,有些企業甚至不到1%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