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第四屆浙江溫州茶博會落下帷幕。記者實地探訪發現,盡管溫州地處傳統綠茶產區,但展會現場八成以上的攤位都是其他茶種的天下。溫州的許多投資者不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從盲目擴張到分散投資、步步為營。
有業內人士在受訪時對記者表示,盡管市面上出現了過萬元一餅的天價新茶,但隨著受眾對普洱茶的了解越來越深,從原料價格和產品質量等就能大致估算出一餅茶的成本。“在注重質量、品牌的前提下,民間資本更關注那些性價比高的茶。”
業內人士更提醒消費者,即使是在原材料暴漲的背景之下,一餅高端普洱生茶的成本價頂多一兩千元,目前市場上出現的單餅售價超過15000元的天價茶已背離了產品自身價值,純屬資本運作的炒作行為。
浙江茶展 綠茶反成配角
10月25日~28日,第四屆浙江溫州茶博會在這座民間資本重鎮舉行。記者實地探訪發現,盡管地處傳統綠茶產區,但展會現場八成以上攤位都是其他茶種的天下,被業界稱為高端普洱“三劍客”的陳升、合和昌、福今受茶友熱捧。
“北有綠茶(龍井),南有鐵觀音、巖茶,我們對普洱、巖茶等認知已有相當的基礎。”又十年茶業董事長王義在受訪時表示。
投資普洱茶
溫州民間資本尋求出路
80后的王義2002年大學畢業后進入家族企業做皮革生意,很快就積累了豐厚的原始資本,“一年做個幾千萬元不成問題。”2007年金融危機,他的廠沒受到最直接的打擊,很快就緩過來了。“前幾年我開過典當行,炒過房,也放過貸。當時托關系買的房內部打折后4萬多元一平方米,2010年漲到6萬多元我沒出手,如今跌到3.2萬元也沒人要,現在還在繼續還貸。放貸最初也很風光,別人還來求我將他們的本金放在我這操作,只要我給他們10%的回報。盡管后來我收手還算早,但也虧了一個多億。”
自2010年接觸普洱茶起,王義曾對比過不同投資項目的收益率:“當時把錢拿去放貸,最短7到15天就有高額利息收回來,但這不是長久之計。投資普洱的周期肯定要長很多,經過2007年的大跌,當時普洱茶的行情相對穩定,我便開始將部分資金投入這個行業,也算是民間資本尋找新出路吧。”
來源:第一茶葉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