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高要蜆崗鎮圍繞“三產互動、三化并進”發展思路,堅持實施科技興農戰略,大力發展蔬菜基地。該鎮的彎肚塱蔬菜基地,注重引導農民走現代農業之路,提高蔬菜種植的經濟效益,實現了農業增產、農民增收,改善了農民的生活水平。
日前,記者來到蜆崗鎮實地感受了蔬菜的蔥郁和農民的干勁。烈日當空,在蜆崗鎮彎肚塱蔬菜基地,一位曬得黝黑的農民挑起兩桶肥料給新種的菜苗施肥,汗水大滴大滴地流到土地里。50多歲的村民李大爺跟妻子共同打理著7畝的菜地,自從建立起蔬菜基地后收入增加不少,他說:“當了一輩子農民了,除了種地,也不會別的。以前單一地種植水稻,辛辛苦苦的,卻沒有現在賺得多。”
李大叔的菜地上錯落種植了豆角、木瓜、芋頭、姜等多種作物。每天凌晨3點,他跟妻子就要起床下菜地,摘下成熟的蔬菜,趁著新鮮送到收購點,讓蔬菜能趕在早市之前出現在菜市場上。收購的價格每天都不同,蔬菜的品質越好售價也越高,賣出一個好價錢能讓李大叔開心一整天。
李大叔的瓜棚每年種植三造,前造是青瓜和絲瓜,現在正是豆角的季節。豆角是特別容易遭受蟲害的品種,幼蟲會蛀入豆角內取食,導致豆角空洞腐爛。種植基地里不少菜農都深受侵擾,而李大叔地里的豆角卻條條健康青翠。“在農業服務中心舉辦的培訓班里,我學會用科學的噴灑驅蟲技術,所以我的豆角都不會長蟲子的。”李大叔自豪地說,學到的科技知識他牢記在心,并運用到實踐中。
“木瓜跟芋頭都要上市了,等這些賣完就可以歇歇了,等明年繼續種植。”李大叔表示,冬天是一年中最輕松的時候,儲存精力來年再“奮斗”。冬天能種植的瓜類品種不多,跟其他農戶一樣,李大叔也已經開始搭架種起西紅柿。有些菜農也會在地里隨意種些白菜、包菜之類的帶葉蔬菜,以度過冬天的空白期,寒冷中的種植基地也不會寂寞。
在蜆崗鎮,像李大叔這樣用科技和汗水,將新鮮優質的蔬菜送到城市居民餐桌上的農戶不計其數,蜆崗鎮“六瓜一豆”的名氣也越來越響亮。
據悉,蜆崗鎮是廣東省蔬菜專業鎮,彎肚塱優質蔬菜基地便是其率先辦成的蔬菜生產基地之一。通過實施大規模的農田水利基礎建設,彎肚塱的生產條件得到極大改善,加上高要市大力推進科技興農、科技惠農,邀請各級專家對農民進行技術培訓,這里出產的“六瓜一豆”(白瓜、青瓜、苦瓜、節瓜、絲瓜、茄瓜、豆角)已經在珠三角、港、澳等地區打出名氣,每天都吸引大批批發商前來收購。蔬菜基地的專業化生產,為當地農民開辟了一條致富之路。
來源:西江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