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農業部農情調度,目前,全國秋糧收獲已基本結束。從各地田間測產和實打實收情況看,秋糧豐收已成定局。加上已增產到手的夏糧和早稻,全年糧食有望再創歷史新高,實現建國以來首次連續十年增產。
今年糧食生產在去年"九連增"的高起點上,經受了春季東北低溫春澇、西南西北冬春連旱、夏季"南旱北澇"以及東北華北粘蟲、南方水稻"兩遷"害蟲等災害的多重考驗,取得歷史罕見的"十連增".我國糧食"十連增",為實現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第一年良好開局提供了重要支撐,為堅持"穩中求進"的總基調,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突出亮點。
今年糧食再獲豐收來之不易,是多種因素同向作用的結果。
一是政策扶持及時、有力、針對性強。今年3月、8月,正值春耕和秋糧生產的關鍵時節,國務院常務會兩次專題研究糧食生產,出臺了相應的扶持政策,釋放了重農抓糧的強烈信號。各地各農業部門迅速行動、加大力度,推動各項政策措施落實。在及早預撥農業"四補貼"資金的基礎上,提高并及早公布小麥、水稻最低收購價,穩定農民收入預期。特別是針對今年糧食出現的新情況,中央財政專項安排近40億元補助資金,開展冬小麥"一噴三防",支持東北、南方水稻產區綜合施肥促早熟和農作物病蟲害防控,以及南方旱區改種補種。
來源:農業部新聞辦公室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