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干貨水產品經過工業甲醛浸泡之后可以變成鮮活的水產品。這一消息被常某得知后,他就開始昧著良心做起了食品生產、銷售、加工的黑作坊,并且將這些有毒食品銷往農貿市場。這一行為嚴重影響了當地水產品的安全。
11月15日,42歲的黑作坊老板常某坐上官渡區法院的被告席,面對即將到來的牢獄之災,他悔恨不已,并當庭悔罪認錯,祈求寬恕。常某供述,自己只吃自己銷售的牛肚和黃喉,因為這兩種食品沒用甲醛浸泡。他知道工業甲醛浸泡過的魷魚有毒,怕吃了中毒,所以他從來都不吃自己賣的魷魚,但為了賺錢,他還是昧著良心用工業甲醛浸泡魷魚賣。經過官渡區法院審理,一審判處常某有期徒刑3年,并處罰金5 萬元。
工業甲醛泡魷魚 干貨變新鮮貨
42歲的常某是山東菏澤人,2009年來到昆明打工,去年10月開始想到了一條發財路。他開始從安康路一家市場里進來干的牛肚、黃喉和魷魚,用水浸泡,使這些干的水產品變成鮮貨,從而冒充新鮮水產品對外銷售。除去進貨成本和再加工費用,他能賺取每斤2元的差價。
為了讓魷魚水產品有好的銷量,常某動起了歪腦筋。今年年初,其無意中在一本雜志上看到了甲醛浸泡魷魚的方法。通過雜志學藝,加之書上沒有說明用甲醛浸泡食品是有毒的,所以他當時并不知道甲醛是有毒物質。于是,常某買來500克工業甲醛,做了3次試驗。試驗中,每次浸泡魷魚時放入的甲醛量均不相同。前兩次試驗均以失敗告終,由于放入工業甲醛過多,導致魷魚變成了爛魷魚,但第3次試驗成功了。對于到底應該放入多少甲醛,常某也是摸著石頭過河,完全憑個人感覺。如何判斷試驗成功,對常某來說,就是看浸泡后魷魚的顏色和保鮮的時間,保鮮時間能長一點就證明試驗是成功的。
不吃自己的魷魚 因為知道有毒
今年4月25日,昆明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官渡分局執法人員突查了常某的黑作坊,當場查獲26公斤工業甲醛泡過的魷魚。經送食品安全權威部門檢驗,每公斤魷魚中含有甲醛396毫克。
來源:中國水產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