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十八屆三中全會釋放出的信息以及最新政策,白酒行業的調整至少要持續5年甚至更長時間。
原先白酒企業與政務相關的消費占市場份額接近60%,在限制“三公消費”的影響可能需要五年時間才能徹底消化掉,加之酒類電商等信息化手段的沖擊,白酒經銷商的毛利會出現大幅度萎縮。
業內人士分析,到明年年底,白酒經銷商要淘汰50%,肯定會有白酒企業倒閉或者賣掉甚至重組,也肯定會有企業被兼并。
目前是白酒行業調整期和下一輪發展期的臨界點,2015年白酒行業就有可能會出現恢復性增長。盡管白酒行業的整體增速會趨緩,但調整對不同類型酒企的影響是不一樣的。
以全國布局、中高檔產品為主的一線企業,受到的調整影響不可避免要大些,特別是中高檔產品比重越高受影響越大。其次:以縣市級區域為利基市場、中低檔產品為主的小型企業,受到的調整影響也比較大,競爭空間要被壓縮了。以省級區域為戰略市場、中檔產品為主的二線名酒、省級數一數二的企業、全國大眾酒品牌,很有可能是本次調整的新銳酒企,因為可以受益于高端白酒市場碎片化、中檔白酒市場容量放大和省級市場品牌化、下沉擠壓縣級小酒企市場。
對于一些區域性白酒企業來說,今年銷量下滑達到70%,在未來的消費環境下,價值消費的比例大幅度提高。白酒行業噸酒價位去年做到3.6萬元到4萬元了,未來幾年可能要往下調。
未來以下白酒將會脫穎而出。有根據地市場、中低檔產品,正在進行全國化的一二線名酒,比如汾酒、瀘州老窖、西鳳酒等;其次,有產品差異化、有戰略大單品,正在進行全省化或全國化的酒企,比如作為中國白酒香型酒代表的衡水老白干、牛欄山、四特、白云邊、景芝等,這是源于中國白酒正在回歸產品、回歸理性、回歸消費者,香型正是產品最大的差異化,是消費者常識中最容易理解和接受的賣點。除此之外,全國性的大眾酒品牌,特別是歷史文化名酒,比如金六福、稻花香、杜康、詩仙太白等。
來源:食品產業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