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蝦價讓人“望蝦興嘆”,連“平民蝦”都從去年的16~18元/斤飆升到了今年的40元/斤。這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昨日上午,記者來到員村綜合農貿市場,在水產區的19檔前,擺放著兩箱麻蝦,大概有尾指大小(屬于低端品種),而“平民蝦”明蝦則不見蹤影。檔主告訴記者,今年蝦的價格變化特別大,幾乎每天都在變。比如麻蝦,昨天25元/斤,今天卻30元/斤。和前兩年相比,今年的蝦價真的貴了很多,前兩年的16元~18元/斤,今年根本沒賣過這個價。
“蝦一跳”的背后,與供應緊張有關。記者昨日下午3時來到黃沙水產市場,不少水產品攤位仍有蝦賣。
在燦記水產鋪面前,記者見到長約20cm的麻蝦(屬于高端品種)正在水里游,詢問之下店主告知大一點的麻蝦要40元一斤、小的28元一斤,“價格上漲后,市民都惜荷包,因此小的賣得還不錯,大的就很少有零售商來拿貨了。”
“平民蝦”為何成了“貴族蝦”?記者找到了剛從番禺區海洋與漁業局退休的高級工程師吳瑞榮,他向記者介紹說,廣州蝦的來源很多,一是本地產,如番禺就是水產養殖強區,區內有16200畝蝦田,按照畝產一噸計算,能提供廣州市場16200噸鮮活蝦。番禺本地蝦以南美白對蝦(即明蝦)為主、羅氏沼蝦為輔。廣州蝦的第二個來源是粵東粵西,如番禺五湖四海水產中心、黃沙水產市場的很多蝦就是從上述兩地來的。
吳瑞榮告訴記者,日前他走訪番禺區海鷗島等養殖基地了解到,明蝦養殖成功率不到20%,清明前后開始出現一蝦難求的情況,這導致明蝦價格瘋長。而且這不僅僅是番禺的現象,在廣東湛江等養殖地,均出現養殖場明蝦集體養不大的情況。
廣東省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陳芝夢告訴記者,從2011年開始,廣東明蝦爆發“早期死亡綜合征”,導致蝦苗大面積死亡,成活率最多只有3~4成。在產量銳減的情況下,價格開始一路飆升。
記者了解到,根據艾格農業數據庫統計,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對蝦消費國,年消費量占世界的一半左右。春節前明蝦的數量依然會相當少,加上冬季是廣東人蝦類消費的高峰期,因此春節前明蝦必漲無疑,估計零售均價是35~40元/斤之間。至于明年的行情,得看美國進口的蝦苗是否經過改良并能抵抗“早期死亡綜合征”。
來源:食品產業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