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水稻豐收時。日前,記者在三門縣浦壩港鎮漁西塘糧食生產功能區看到,該區域1800多畝的水稻已經全部機械化收割完畢。據悉,該糧食生產功能區通過完善基礎設施,每畝增產稻谷25公斤,畝增效80元,共增產47.1噸,增效15.1萬元。
據了解,漁西塘糧食生產功能區屬于我縣水稻產業提升項目中的內容。去年我縣水稻產業提升項目列入中央財政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資金扶持重點之一,總投資378.3萬元。
此外,根據項目要求,我縣建成烘干中心3個,新增年烘干能力3000多噸;建立高產示范方17個,面積16420畝,建立部級、省級萬畝單季稻高產示范片4個,面積13600畝,畝節本增效176元,共增產稻谷275噸,節本增效88萬元;推廣“三新”技術4.5萬畝,畝增產40公斤,畝節本增效128元,共增產稻谷1800噸,節本增效576萬元。
據三門縣農業局工作人員介紹,項目經過一年的實施,推動了全縣水稻機械化、社會化生產的發展,對優化水稻產業區域布局、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增加糧農收益起到了積極的帶動和促進作用,成效明顯。
來源:浙江農業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