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生姜價格一直居高不下,“今年生姜很貴,剛收獲下來的新姜就能賣到5.7元/公斤,去年這時連1元/公斤都賣不到。”山東省安丘市凌河鎮大儒林村村民李寶軍感到今年生姜價格貴了不少,當記者碰見他時,他正在自家大棚里忙著收姜。
“今年一畝地能收1000公斤左右生姜,能賣六七千元,除去成本凈賺3000多元。去年姜價只有4毛錢一斤,一年白忙活還得賠錢,今年賺的錢還不夠彌補去年虧空。”姜農李憲順說,他還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一畝姜田姜種需要500公斤,年初種植的時候是2.6元/公斤,三車雞糞1000多元,三袋復合肥600多元,再加上農藥200元,合計是3100多元。
除了農民覺得不賺錢,不少菜販也認為自己沒得實惠。多位菜販告訴記者,賺的那些錢很大一部分都交了攤位費、管理費,最終能“落在自己口袋”的只有幾千塊錢,只能算是個“辛苦錢”,并沒有從菜價上漲中“占到便宜”。并且,蔬菜價格大幅上漲將導致銷量大減,收入還可能沒有以前多?!艾F在社會上不少人覺得菜販從菜價上漲中賺了不少錢,其實也是一種誤解。販菜幾乎沒有門檻,要是真能賺大錢,不是所有人都要爭當菜販了?”廣西南寧蔬菜經紀人陳家滿說。
記者在追蹤一批生姜的“漲價之旅”時發現,山東安丘、萊蕪等主產區地頭收購價格不到6元/公斤,而到了濟南較大的批發市場———七里堡批發市場的批發價格變為13元/公斤左右,然后賣到濟南較小的蔬菜市場———解放東路文博菜市場時,價格又變為14-15元/公斤;如果生姜再次被販賣到一些社區蔬菜市場,價格甚至可以漲到20元/公斤。然而,安丘、萊蕪等生姜產地距離濟南最遠不超過兩三百公里,從“地頭”到“餐桌”菜價竟然上漲了兩三倍。
此外,山東省壽光市金民果蔬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周金民還稱,要想在北京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賣菜,就必須交進場費,一般是1000元/車,貴的時候1500元/車,再加上運費、包裝費、裝卸費等中間環節費用,從壽光到北京每公斤蔬菜漲價至少要1元。
來源:食品產業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