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企業自主發展模式。由企業按每年30~245元/畝的價格向農戶租賃或者承包土地自主發展,農戶通過土地租金、就地務工和返聘承包等方式獲取收益。
二是“企業+農戶”模式。農戶通過土地入股的方式與龍頭加工企業聯營,企業通過為農戶貸款進行擔保、墊付部分種苗款和簽訂保護價收購合同等方式為農戶生產保駕護航,在解決企業自身用地難與筍干加工原料不足的同時,打消農戶在資金、技術、銷售等方面的后顧之憂。
三是股份制專業合作社模式。由農戶與龍頭企業聯合組建股份制專業合作社,農戶以土地入股,企業以技術管理、墊資部分種苗款以及后期市場銷售等折算7%入股的方式參與共同經營,合作社將所得收入扣除管護成本后,按照參股比例進行分紅。通過三種模式,已累計建成筍竹基地5萬畝,到2017年將建成20萬畝。
來源:重慶市農業農村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