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湖南湘西鳳凰縣臘爾山學區所德小學支教老師連發多條微博,揭露支教時看到的“營養午餐”現狀,微博中提到國家撥款的價值3元的營養午餐,到學生手里的竟不足2元,事件引發全國關注。
“營養午餐”計劃仍在當地繼續,風波之后的一年,這里的營養午餐計劃執行的怎樣?發生了哪些變化?他們又面臨著那些困境?
據悉,這件“個案”最早由所德小學的一位支教老師發現。這位老師在網絡上連發多條微博,痛陳在所德學校施行的“營養午餐”計劃存在種種弊端:
工作人員:地方比較偏遠,就像這周星期四、星期五配發下去的營養餐,結果那天沒有發下去,下周周一過來的時候,就已經壞掉了。
除了下發給學生的營養午餐已經過期,原本國家規定包括一塊面包、一根火腿腸以及一盒牛奶在內價值三元的營養餐在發放過程中縮水成了一塊面包一盒牛奶或者一根火腿腸一盒牛奶下發給學生。
一年之后,一位鳳凰縣教育局的工作人員這樣向記者分析營養午餐縮水的原因。
工作人員:國家給的這三塊錢,不包含人工費、運費。在運行操作的過程中必然要產生一些費用,過程中間有些手續什么的,除掉了之后肯定就達不到三塊錢了。
事件被曝光之后,鳳凰縣委、縣政府推出多項整改措施來完善配送制度,加強對營養餐發放的監管,確保3元足額保質用于學生的營養改善計劃。其中一項便是逐步將原有的企業送餐模式改為由學校設立食堂統一供餐。
負責人:凡是配有營養午餐的這些學校全部要搞食堂配給制,不再由企業配給,而是由學校自己搞食堂,那三塊錢就要按三塊錢的發放標準。
按照相關規定,對于以食堂配給制為學生提供的營養午餐,中央財政按照每位學生三塊錢的標準發放,除此之外,各省級政府在中央補貼的基礎上,還要在配套一元的補助。
來源:食品產業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