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云和縣崇頭鎮三望欄村村民雷巖生正忙著在自家的農田里采摘黑木耳?!艾F在嘗試黑木耳和稻谷輪作,實現一塊田收兩份錢?!崩讕r生說。
雷巖生告訴記者,這是他嘗試“耳稻”輪種的第二年,之前他和當地的農民一樣還在為解決耳糧爭田矛盾而煩惱,而如今他家的1.3畝地每年的收入超過了5萬元。
2011年,我縣在崇頭鎮三望欄村建立了水稻與代料黑木耳輪作的栽培模式,農技人員根據水稻和黑木耳的生產周期,制定了嚴密的生長計劃表,全程指導農民生產?!八敬筇锏脑耘嗉竟澥敲磕甑?月上旬至10月底,代料黑木耳則利用11月至第二年5月初這段非水稻生產季節安排生產。”縣食用菌辦公室負責人周新偉告訴記者,“耳稻”輪作不僅解決了農田閑賦的問題,還減少了黑木耳栽培過程中的病蟲害及雜菌污染,提高糧食產量和黑木耳的品質。
“耳稻”輪作讓閑田和農民都沒了空閑期。在農技人員的指導下,農民在5月—10月進行水稻插秧、田間管理和收割。在7—9月則對代料黑木耳進行制袋、接種、室內發菌等培養。水稻收割結束后,在10月底—11月初代料木耳出田排場,11月上旬—4月中下旬對木耳采收和管理。木耳采收結束后,又還田進行水稻種植。
耳稻輪作,不僅提高了經濟收益,還實現了生態效益,木耳栽培后的廢料就地還田可改良土質,肥沃田塊,改善農田生態條件。“隨著積水的提高,‘耳稻’輪種田每畝黑木耳的產值超過6萬元,每畝產干稻谷在500公斤以上,每畝地的凈收益近5萬?!敝苄聜ソo記者算了一筆增收帳。
通過示范帶動,2013年全縣推廣耳稻輪作面積3500畝,黑木耳2750萬袋。
為了提升輪作效益,我縣還采用統一噴灌科學控制水分、刺孔見光催耳、架式排場等先進技術栽培黑木耳,示范區平均每袋干耳產量可達0.075公斤,生物學效率達100%以上。
來源:浙江農業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