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家住郭家橋北街的劉女士向華西社區報報料稱,棕東小區附近有人在“秋”老肉(四川話里的“秋”有煙熏的意思),弄得周圍濃煙滾滾,氣味沖鼻。
煙熏臘肉讓霧霾天更朦朧
11日下午,記者來到郭家橋北街的棕東小區。在小區內,記者并沒有看見濃煙,也沒有聞到熏臘肉、香腸的味道。記者詢問小區居民最近幾天是否有人在煙熏臘肉時,不少居民都選擇三緘其口。在附近開店的一位阿姨告訴記者,這兩天的確有人在“秋”臘肉,而地點就在那些要拆遷的空房屋里。“那天我看見有幾百斤臘肉掛在那里,不過今天已經沒人了。”
記者隨后向棕東社區居委會求證。社區工作人員說,確實有居民在“秋”臘肉,畢竟快要過年了,做煙熏臘肉、香腸也算是老傳統了,只要不是出于商業利益,我們也不好阻止居民自發的“秋”臘肉行為,因為居委會也沒接到明確規定說不能在小區煙熏臘味。
既然社區管不了,記者只得將此情況反映給武侯區城管局和成都市環保局。對方均表示,沒有相關規定說不允許市民非贏利性質的“秋”臘味行為。但出于對環境的保護,環保局的工作人員建議廣大市民在保留傳統風俗的同時,也最好堅持綠色、低碳的理念,盡量不要煙熏臘肉,以免污染空氣。
做臘味打破傳統有新意
煙熏臘肉、香腸雖是傳承傳統,但現在的居民是否仍然偏愛“秋”過的臘肉香腸呢?記者在交子社區內的光明路菜市了解到,市場內的大部分商販和市民都不贊同煙熏過的香腸。一攤主告訴記者說:“現在哪里還有人要吃熏過的香腸嘛,客人不喜歡那股煙味,并且熏得黑黢黢的,送人也不好看!”不過也有攤主表示,如果客人一定要求購買煙熏過的香腸、臘肉,他們這兒也有貨,還能幫客人“秋”臘肉。“做好的香腸臘肉要熏的話就是2元/斤,我們都是拉到鄉下去熏的,城市里不敢熏。”如果社區報的讀者仍然偏愛熏過的老臘肉味道,建議購買特制的老臘肉醬料包。即使不用煙熏,也能做出傳統煙熏老臘肉的味道。鏈接
家庭自制香腸、臘肉小貼士
川味香腸:
1、豬肉以選擇肥瘦夾雜的后臀肉為佳;2、輔料為辣椒面、花椒粉、優質白酒、葡萄糖、精鹽、白酒、姜、腸衣等;
3、豬肉切長條片(去掉皮),按一定比例把輔料放入攪勻,入味腌制2-3小時;
來源:華西都市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