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內奶源緊張越演越烈,預計明年才能緩解奶源短缺,奶企紛紛上調液態奶價格或在調整產品結構,以緩解國內奶源短缺和成本上漲的壓力。
隨著,伊利、蒙牛等奶企2012年興建的牧場2014年有望陸續投產,明年奶粉的進口價格有望下調,進口量也會隨之增長,對國內的奶源短缺將起到很好的緩解。
當前,各大乳企紛紛調整策略,一是調高終端乳制品價格,二是調整產品結構。經過這幾輪漲價,乳制品價格的上漲幅度已經可以覆蓋生鮮乳上漲的成本,而且這一價格也已經被市場接受,各大奶業上市公司的業績壓力也得到了相應緩解。
在奶源短缺的情況下,企業會多生產一些乳酸菌飲料等產品,以此減少對生鮮乳的依賴。
不過,隨著此次生鮮乳價格的大幅上漲,中國液態奶的競爭力進一步下降,國外品牌的液態奶趁機加速進入中國。因為進口液態奶品牌主要走高端路線,價格很高,只會占據一部分市場,對蒙牛伊利品牌影響不是很大。
隨著進口液態奶的大幅度增長,將來肯定會對中國的奶業造成沖擊。所以歸根結底還是要大力發展規模化養殖,提高奶牛的單產,降低生產成本,最終提高中國奶業的競爭力。
來源:食品產業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