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按照黑龍江農墾總局黨委“強工、興城、優農”統籌發展方針,墾區上下采取有力措施,克服了春季低溫冷濕播期拖后、夏季寡照多雨、秋季洪澇嚴重等不利氣象條件的影響,全面完成了糧食生產任務。在種植結構的優化調整、后期的有利氣象條件、充足的資金投入、有效的政策措施、科學的田間管理和不斷進步的農業科技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墾區糧食生產連續第十年奪得大豐收,總產達到424.2億斤,比上年增長0.7%,產量占全省的35.3%,預計商品糧達到400億斤,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穩定市場糧食價格做出應有的貢獻。
一、墾區糧食產量創歷史新高,保持了持續增長的勢頭
據對墾區113個農場、18648個樣本地塊的104596個樣本的實割實測抽樣調查,經國家統計局黑龍江調查總隊認定,2013年墾區糧食總產量為424.2億斤,比上年增加3.2億斤,增長0.7%。分作物糧食產量與上年比呈“兩增三減”趨勢,即:水稻產量277.1億斤,增加3.1億斤,增長1.1%;玉米產量131.3億斤,增加14.0億斤,增長 11.9%;小麥產量1.1億斤,減少3.1億斤,下降73.6%;大豆產量12.4億斤,減少9.0億斤,下降42.0%;其他糧食作物產量2.3億斤,減少1.8億斤,下降43.8%。
(一)調整種植結構,擴大高產作物面積,是墾區今年糧食增產的最重要因素。2013年墾區農業生產按照“兩擴、兩增、兩穩、兩提、一強化”的原則,繼續擴大水稻和玉米的種植面積,水稻增加28萬畝,玉米增加54.6萬畝,兩作物占糧食種植面積的比重為87.7%,比上年提高1.8個百分點;小麥減少37.3萬畝,大豆減少47.5萬畝,兩作物比重比上年下降2個百分點。經測算,由于今年糧食播種面積的增加和種植結構的調整,墾區直接增產糧食 3.9億斤。
來源:本網論壇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