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氣溫下降,我市反季蔬菜生產由冷棚轉向暖棚,近年全市設施農業的規模化、標準化發展,使反季蔬菜生產得以順利接棒。
金州新區七頂山街道每年可上市1500噸反季蔬菜,經過一個多月的培育,現在暖棚里的西葫蘆、茄子等反季蔬菜長勢良好,已開始上市銷售。每天上午八點,菜農們都會準時開機卷簾,把大棚溫度提高到二十五到三十度。
金州新區七頂山街道大蓮泡村菜農:"能保證白天(積蓄)的熱量不散失,夜里溫度達到十五六度,利于作物生長。"
除了及時卷簾放簾,保持棚溫還要有設計科學的墻體。在大蓮泡村今年新增的54座暖棚中,大部分采用了土磚混合結構,墻體最厚處足有六米多。雖然造價比一般的磚石或土坯結構暖棚高了近一倍,但增收效果顯著,基本兩年就能收回成本。
金州新區七頂山街道大蓮泡村菜農 韓旭娟:墻體是坡度形的,坡度形的陽光可以(充分)反射過去,這樣墻一點潮濕度沒有,這樣作物它不上病,冬季不用打那么多農藥。"
今年我市新發展設施農業面積10萬畝,全年蔬菜產量超過200萬噸,比去年增加一成。由于今冬初期氣溫偏高,冷棚蔬菜上市期比往年延長近一個月,使暖棚蔬菜的收購價目前略低于往年同期。但隨著冷棚蔬菜退市,暖棚蔬菜收購價也將恢復到往年水平。(王燕孫德毅)
來源:本網論壇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