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寨縣是一個農業大縣,周邊工業項目少,環境污染小,光照資源十分豐富,這些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為五寨縣走出一條農副產品的品牌之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如今,占盡天時地利的五寨縣,在產業結構調整中,一眼就選中了發展生態、無公害、綠色觀光現代農業的路子。
無論是五寨縣的領導還是企業家們,他們都明白,如果不能帶著老百姓一起發財,當地品牌化之路就走不長、走不遠。如今,五寨縣已經實現了標準化種植,規范化生產,隨著設施農業的不斷深入推進和品牌建設力度的不斷加大,當地農副產品的質量越來越高。吃到了科技投入帶來的甜頭之后,當地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大大提升,為當地農產品品牌發展增添了動力。
“也不用領導和專家專門做啥思想工作,一斤小米兒,人家精包裝,貼上標簽就能賣上近百塊,我們蹲了集貿市場得多少斤小米兒才能賣一百塊,這筆賬大家都會算,知道哪個輕哪個重。”一位老鄉樸實的話語,揭示了當地品牌農業堅實的群眾基礎。
如今的五寨縣,“蘿卜青菜,裝筐就賣”的傳統銷售模式逐漸淡出,農副產品的品牌化理念已經深入人心,當地已經完全實現了由“吃飯農業”向“經濟農業”的轉型,而農民也從單純的經營農產品向經營品牌轉變。
乘著品牌包裝的東風,五寨縣昔日“提籃小賣”的農副產品得以“盛裝遠嫁”。如今,當地“綠色蔬菜”、“無公害馬鈴薯”、“三岔豆腐干”、“匯豐小米”等農產品走出三晉,甚至打入國際市場,產品附加值不斷提高。而當地農民經紀人打著響亮的農副產品品牌旗號,走南闖北,大力推銷,實現了“產銷共贏”,有效地促進了農民增產增收。
2012年“五寨秀莊小米”、“五寨紅蕓豆”通過了國家地理標志產品認證,實現了五寨縣在該領域“零”的突破。如今,在五寨縣,受益于品牌效應的商戶、農戶越來越多。僅五寨東秀莊鄉谷子、紅蕓豆年種植面積約為4萬余畝。2013年,五寨縣已有17件農副產品獲得了品牌注冊商標,涵蓋了種植、養殖、糧食加工等多個領域。去年,五寨縣胡會鄉晉北芪品牌商標升級為山西著名商標,“胡會黃芪”身價倍增,胡會芪參道地中藥材農民專業合作社收購200噸黃芪藥材,合作社成員戶均增收3000余元。目前,黃芪種植范圍正在向周邊地區擴展。今年,僅胡會鄉安子村的黃芪藥材的銷售額就達到40萬元,真正讓農民們發了“藥財”。
來源:山西省農牧業信息中心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