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水產養殖大國的中國一直以來產量在全球遙遙領先。不僅如此中國越來越多的水產品開始走出國門,成功出口。不過隨著是水產養殖產業的變動、競爭不斷加大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我國的水產養殖業也開始面臨多種問題。
報道稱,我國是水產養殖大國,每年的水產養殖產量占世界總量的70%。在豐富國人餐桌的同時,我國的水產養殖業也供應著國際市場:2012年水產品出口額占農產品出口總額的30%,并連續13年居大宗農產品出口總額首位。然而,由于我國內陸和近海的養殖空間逐步受到其他產業擠壓,水質環境不斷惡化,水產養殖業的未來增長空間令人擔憂。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海洋大學教授麥康森在日前召開的“藍色經濟發展國際高峰論壇”上表示,中國水產養殖業的未來發展必須開拓深遠海空間,這也將是我國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大戰略需求。
麥康森告訴記者,中國的水產養殖業豐富了國人的餐桌,同時解決了數千萬人的就業,“這是一個非常大的產業”。
2010年,我國的豬肉產量在5000萬噸左右,水產品產量也是5000萬噸。但是,基于飼料效率的比較,水產養殖消耗的飼料資源更少,廢物排出量更低,并且水產品是更健康的食品。“保證水產品的供給是我國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剛性需求?!丙溈瞪硎?。
然而,過去30年間,中國的水產養殖業在快速發展的同時面臨著諸多挑戰。
“資源消耗、規??焖贁U張、片面追求產量等各方面因素,都在威脅著水產養殖業的發展?!丙溈瞪嬖V記者,其中缺地與水污染是最緊迫的問題。
隨著經濟發展,其他產業的土地需求對養殖空間的擠壓越來越大,內陸養殖水面也越來越少。這對于本就缺水的中國來說,猶如雪上加霜。
與此同時,近年來不斷惡化的水質在吞噬著內陸和近海海域有限的養殖水域空間。2007年,長江的陸源污染已深入到離岸200公里的近海海域。
“我國的沿海海域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近海水產養殖局部富營養化的問題非常嚴重,提供的產量也非常有限?!丙溈瞪瓱o奈地表示,缺乏科學規劃的過度養殖以及落后的生產技術已經限制了近海養殖的增長潛力。
在治理近海及內陸水域水環境污染、加大近海養殖整治力度的同時,如何保證我國未來水產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麥康森將目光放在了深海、遠海。
來源:中國水產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