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東北三省及內蒙古自治區2013年產玉米生霉粒問題,國家糧食局12月18日發出《關于東北2013年新玉米收購執行國家標準有關問題的通知》。
《通知》指出,上述省區2013年國家臨儲玉米入庫、庫存質量檢查、跨省移庫及銷售中,生霉粒含量應控制在不超過5%,超過5%的,不得收購。生霉粒含量在2.0%~5.0%的,應盡可能整理達標后入倉,對經整理仍難以達標的,應單獨儲存。
《通知》還表示,東北三省及內蒙古自治區2013年產玉米降水后出現的變色粒不屬于不完善粒,可繼續按2012年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相關規定進行收購。
為切實減少農民損失,《通知》要求,相關省(自治區)糧食局、中儲糧相關分公司應組織力量密切跟蹤生霉粒和變色粒玉米質量變化情況,加強管理,確保儲藏安全。同時,應嚴格執行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質量安全指標不合格的不得流入口糧市場。并通過調整種植品種結構,消除越區種植,從根本上解決玉米變色粒問題。
今年入冬以來,東北三省和內蒙古由于氣溫偏高、雨雪較多,農民手中玉米生霉現象普遍,部分地區玉米生霉粒含量超過5%.此前,國家對玉米生霉粒含量的收購標準是不高于2%.
由于不符合政策性糧食收購標準,農民賣糧的退車率較高。"前一段內蒙古地區農民售糧,收儲庫點的退車率最低是20%,個別糧庫甚至達到100%."內蒙古自治區糧食局副巡視員柯克告訴糧油市場報記者。
12月13日,黑龍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出了《關于盡快解決玉米生霉粒問題的通知》,要求迅速組織廣大農民對手中玉米進行整理,對生霉粒含量超標的玉米,要積極幫助農民拓寬銷售渠道,最大限度減少農民損失;立即派出專業技術人員進行巡回指導和現場檢驗,指導農民合理儲存、脫粒和出售手中余糧;同時要求玉米收儲企業要加快收購進度。
黑龍江省糧食局相關人員告訴記者,國家優惠政策爭取下來后,將大大減少農民售糧損失。
來源:糧油市場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