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香港發生數例懷疑鮮帶子中毒事件。廣東省食安網昨日提醒廣大市民,近期要謹慎食用鮮帶子,而且在烹煮貝類前應先除去其內臟及生殖腺。
據媒體報道,香港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17日表示,截至17日正午,全港共接獲有關17人進食帶子后不適和懷疑麻痹性貝類毒素中毒的報告。17人食用鮮帶子約半至三小時后出現面部、口部、舌頭和喉嚨麻痹、四肢乏力、暈眩、視力模糊、肚痛、惡心、嘔吐及腹瀉等病征。受影響人士求醫后,現時情況穩定。香港衛生署正在調查帶子的來源及確切中毒原因。
據了解,海產中毒可以由進食受藻源毒素污染的貝殼類海產所致,雙殼貝類海產如帶子、蜆、貽貝、蠔、扇貝是貝殼類海產中毒的常見傳播媒介。有毒貝類在外貌、氣味及味道上與沒有受污染貝類并無分別。麻痹性貝類毒素非常耐熱,不能透過一般家居烹調或蒸煮消除。此外,這種毒素可溶于水,可能會溶于烹調的汁液內,令汁液毒性甚高。
昨日下午,記者走訪禪城普君市場海鮮區看到,前來選購鮮帶子的市民不在少數。大多市民表示,買鮮帶子主要是滾湯或是生炒。“又不是生吃,煮熟應該沒事吧。”市民黃師奶說,她表示自己通常是將鮮帶子洗凈后烹飪。
廣東省食安網提醒廣大市民,在烹煮貝類前應先除去其內臟及生殖腺,每次進食較少分量,并避免食用烹調汁液。如進食貝類后出現中毒癥狀,應立即求醫。針對香港近期發生的鮮帶子中毒事件,原因未徹底查清之前,省食安網建議市民謹慎食用鮮帶子。
來源:佛山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